杨思和程远,一个是军师,一个是监军,二者对秦恭既是辅佐也是监视。>
秦恭深知这点,但这不妨碍他对姜芃姬的感激和好感。>
一万兵马,还是粮草供应充沛的一万精锐,一定能解救旧主之危!>
秦恭初见杨思二人,互相道了姓名,彼此都有了初次印象。>
“初具麒麟之形,这小子不赖——”>
杨思出言试探秦恭,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暗叹许斐大方。>
这般的好苗子竟也舍得?>
秦恭尚且年幼,但在排兵布阵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风格,很多地方甚至让杨思都觉得眼前一亮。杨思觉得自己看到的不是人,而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让人看了不禁手痒。>
除此之外,秦恭还有一点十分可贵——>
忠义。>
一个有才又忠心耿耿的将领,哪个主公不喜欢?>
不仅喜欢,他立功的机会也比常人多多了。>
程远感触没那么深,但也很肯定秦恭。>
“的确是棵好苗子,难怪主公愿意予以信任。”>
刚投奔的将领便敢调拨一万兵马和充足粮草,这不是喜欢和信任,那能是什么?>
行军数日,程远更加喜欢秦恭了。他治军严格却不严苛,听得进建议又不乏自己的主见,更加重要的是,秦恭既不自负也不自傲,更不会自作聪明,这样的统帅哪个监军不喜欢?>
杨思这边也十分省心。>
他和典寅这耿直的愣子共事数年,耐心已经锻炼出来了,早已今非昔比。>
现在换成秦恭,再舒心不过。>
秦恭给姜芃姬送信,一人上路,走偏僻小道能瞒过许裴斥候的视线,但姜芃姬让他调兵一万支援沪郡,这一万大军的行踪却极难遮掩。再者,自打姜芃姬结束沧州一役,许裴的神经就紧紧绷起。根据韩彧的分析,姜芃姬干掉沧州之后,下一个目标不是黄嵩就是他。>
如今,黄嵩与姜芃姬“和平”解决了争端,短时间内应该打不起来。>
毋庸置疑,许裴极有可能成为她下一个对手。>
许裴始终维持着高度戒备,姜芃姬这边一点点儿调兵痕迹都能引起他的注意。>
秦恭大军出发数日之后,许裴这边收到了八百里加急的密信。>
“柳兰亭真是——片刻都不肯消停!”>
许裴口中低喃,听他的口气,不知是咬牙切齿还是长松一口气。>
大约是后者,毕竟长时间绷着神经,他也受不了。>
如今尘埃落定,他反而松快了。>
“主公,那柳羲可有什么动静?”>
听到许裴的喃喃,坐在下首的程巡问了句。>
许裴道,“据密信所言,柳羲派兵一万南下,八成是冲着我来的。”>
东庆南边的小诸侯都被他和黄嵩瓜分得差不多了,如今只剩他和黄嵩。>
不打黄嵩,那肯定是来打他的。>
程巡又问,“何人统帅?”>
许裴道,“斥候回禀,统帅是个十分年轻的小将。”>
程巡皱眉,姜芃姬帐下将领基本已经公开了,年轻的小将貌似只有李赟吧?>
“莫不是李赟?李汉美?”>
许裴否认,“不是,帅旗上面写着‘秦’字——你说,兰亭帐下何时有了秦姓的小将?”>
程巡道,“约莫是新招揽的,这柳羲敢让默默无名的小将统领万人当先锋,想来不容小觑。”>
基于对姜芃姬的信任,外界对秦恭的判定也高了不少。>
“我想也是,兰亭的目光还是能信的。”他想到自己的左膀右臂,“对了,文彬还未归来么?”>
他这些年越来越依仗韩彧,但因为自尊心作祟,他又不想将所有筹码都压在韩彧身上。>
为了制衡,许裴还提拔了不少投奔而来的德高望重的清流名士。>
若是卫慈来了,他便知道许裴这套班底颇为豪华,不过大多都是士族的拥趸者。>
寒门庶族虽然不会被许裴歧视怠慢,但也不怎么得用,基本都坐冷板凳。>
程巡道,“韩军师还在处理浙郡事宜,估计还要半多月。”>
许裴听后皱眉。他太依赖韩彧了,不管碰见什么事情,只要经过韩彧缜密的分析,他便能清楚知道内在脉络,安心得像是吃了颗定心丸。如今人不在身边,他想要找人探讨都困难。>
所幸,这一万人只是先头部队。>
多半以试探为主,要打也是佯攻,许裴不担心他们会蠢得用一万人和自己硬怼。>
许裴道,“既然如此,这事儿等文彬回来再谈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