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68章鱼龙荆襄(2/3)

作者:tx程志
吩咐参军记室拿来笔墨往邺城报捷。

刘科亲笔写下“安西军定安西”六个大字,然后命记室参军发回邺城。刘科不需要详细记录安西军的战报,作为冉明的徒弟,刘科非常清楚,冉明对任何一支军队都有明暗两个渠道的监视,哪怕他一个字不写,详细的战报也会在最快的时间仙放在冉明的案头。此战刘科也不是说没有失误,不过总体来说,牺牲的中亚开发公司成员,事实上是刘科有意为之。

中亚发公公司成员,主要是河西士族豪强,而河西诸郡县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朝廷对河西诸郡的控制远比中原要弱。基本上有能力的郡太守或县令可以利用士族豪强的矛盾,勉强维护朝廷的统治。然而这样有能力的太守和县令实在是太少了。大部分郡县朝廷政令出不了郡城。

对于这种局面,冉明不是不清楚,只是没有办法改变。也可以说这是历朝历代的传统,越是距离中枢越远的地区,朝廷的影响力越弱。如果没有庭州十九郡,那么让士族豪强控制河西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偏偏冉明制定了攻占楚河流域的国策,而河西则成了西征命脉。这河西不能直接控制在朝廷手中,刘科不安心,冉明更不甘心。

所以刘科在疏勒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就把中亚开发公司捎带上了。和冉明不同,刘科眼中可没有什么是非观念,在他心中无论对错,只要是反对冉明的人,都是罪人,都该死。现在经此一战,中亚开发公司名存实亡,但是损失最大的却是河西士族和豪强联盟。

此时中亚公司不仅集中了河西豪强超过八成以上的私兵,更包括了河西豪强几乎全部人才。此时就算河西士族和豪强有心对抗朝廷,也有心无力。不过刘科也清楚这么做会让他成为河西甚至天下公敌,但是刘科却不在乎。他在这个世界上只在乎一人,那就是冉明。

写完这六个字,刘科好像是耗尽了最后的精力,他缓缓的倒在了地上。叶咸、赵训大惊失色,在详细检查刘科身上并没有致命伤痕后,这才放下心来。

就在安西军正在宜将剩勇追穷寇时,魏国皇帝冉明正在处理益州受灾之事。黄帝纪元四七九八年五月十一日,益州刺史宋宪上书益州境内突降暴雨,死伤百姓千人,另有数万百姓房屋被毁,流离失所无处容事。现暴雨已经减弱,然而暴雨造成泥石流堵塞了官道,数十城与世隔绝,很多地方官道被山洪水淹没,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一些村庄整座整座的被山上冲下的泥石流埋没,很多睡梦中的百姓就此被活埋。

历朝历代对于灾情能够做到的就是派员设赈灾点,给予百姓一些能够果腹的口粮,或者在城门口支上一些大锅熬粥,再派人掩埋死难者尸体,再将孤儿和老人安置。要是灾民作乱,便派官军镇压,如此便是难得的能吏善政,要写入地方志,在史书上也值得大书特书了。

然而,作为后世之人,冉明并不认同内阁作为的处理方案。冉明立即颁布圣旨传令驻守成都的魏国皇家步兵第二十七师,驻汉中第十三师以及都昌新编五十六师挨门接令后赴灾区救灾。

冉明提出了一个政治口号:“灾情既军情,救灾如救火,各部接到命令后必须无条件救灾,任何事情都要为救灾让道。”

在这次处理益州灾害,冉明不仅动用了三个整编步兵师,同时动用了荆州、益州内河水师大小运输舰四百余艘进行紧急运输粮食、药品和帐篷等物资。而且调太医院伤、病、疫各类医生共一百四十余人并镇西军和镇南军野战医院全体医生、护理人员也赶往灾区,一方面救治伤员,另一方面开展灾后瘟疫预防。

就在冉明动员魏国国家力量进行紧急救灾时,魏国皇后谢道韫也没有闲着。谢道韫向在邺城官员、朝廷在册有品级的夫人、孺人一千余人发布请柬,让她们入宫在长安宫赴宴。席间谢道韫表达了她对益州灾民的同情,号召各位夫人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因谢道韫在皇宫内发起的募捐,很快得到朝外内外的积极响应,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魏国全国各地共捐献钱财、衣物、以及各种物资,价值多达一百六十余万金。

魏国处理这次益州灾情,冉明不仅动用军队,还命皇家特卫组织精干力量共赴灾区,一旦发现谣言流出,必须立即予以辟谣,同时抓捕造谣传谣者,传谣者送入工矿充苦役一至三年,造谣者不问男女老少,不问居心,一律砍头。

千年以来的历史和前世经历的一切告诉冉明,民智再如何开,谣言总是有市场。在后世日本核泄露,让天朝亿万百姓恐慌、囤积食盐,甚至出现为了抢购食盐而发生踩踏受伤事故。更何况在这个时代了,如果有心人散布谣言,很可能产生惊恐,怀疑和否定官府。而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几乎都有谣言相连,如当年陈胜李广在大泽乡弄的鱼腹丹书、狐狸叫,黄巾军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生”,元末韩山童在黄河上弄的独眼石人等。

冉明不惧怕灾民造反暴乱,也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少,但却不能不防有心之人利用灾民,毕竟一旦乱起,魏军就要镇压,而不管取得何等的大胜,死去的都是无辜灾民和百姓。魏国的人口虽然不少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