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98章千万别让朕失望(2/3)

作者:tx程志
县,不得入馆阁,这点倒可以培养一大批务实的干才。

冉明为了更好进行边州治理和民族融合,把最优秀的人才下放到边州郡县,魏国入阁官员必须有边州任职的经历。在冉明下一任首相的人选中,谢安当初坐阵长安,可是当时长安也算魏国的边州了。这一次让王猛外调安西,其实也是给王猛一个历练自己的机会。毕竟历史上王猛就以善长处理民族矛盾,教化百姓闻名。

冉明已经给魏国官员安排好了一个上进的路子,想当进内阁,想成为相,那必须先去吃苦,去边州郡县历练一番。这个政策也算是安抚那些边州官员。而作为皇帝,只要选拔任命一个合格的首相,就足以把国家治理好。

其实说穿了,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理事。特别是管人,只要拥有识人之明,有用人之度,有驱人之威,有容人之怀,能服人以德就是一个好皇帝。刘邦尽管不学无术,却可以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就是因为刘邦具备了这五点。

现在,无论是冉昐,还是冉昀,冉明在他们身上都没有看出什么特长。唯有冉昐在南安县时,表现出了驱人之威,和服人之德。冉明不册立太子,不给他们开府建衙,就是有了更好的锻炼他们。

这次选拔赴安西上任的官员,几乎超过九成都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官员,四十岁以上的官员只有区区十几人,五十岁以上的官员则一个没有。冉明用意可谓是相当明显。他是在竭尽全力的培养与提拔一批年轻官员,希望他们能够尽快的接过老一辈的班,更希望他们能和王猛一起撑起大魏帝国军的未来。

冉明让冉昐和冉昀去王猛身边,其实也是想让王猛就近看看,冉昐和冉昀他们二人谁可以入王猛的眼。一旦二人都不是理想太子的人选,那么冉明只好启动备用计划,命年纪稍小的皇子们参加太子养成计划。

魏国行事风格和作风都是讯疾而闻名,步兵行军,无论地形如何复杂,除非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都是每天八十里。这些官员和府兵一道行军,每天的行程仍是八十里。好在魏国官员骑术是必考课目,而且魏国现在也不缺少马匹,所以这些官员仍可以以骑代步。

尽管此时,金城以西已经是寒风呼啸,然而这里却仍热火朝天的进行道路施工。魏国吞并河西五郡,就开始建立驿站和烽火台。在内地十里为亭,在这里却是五十里为一亭,百里为一镇。

镇是魏国民兵预备役建制,平时并没有军饷。只有在参与军训期间,朝廷给予一定的粮食补贴。虽然魏国官员人人都有马匹代步,然而走在金城以西就是腾格里沙漠,这里气候干燥,风沙又大。不少官员都苦不堪言。事实上确实如此,骑兵小跑三五里那是一种享受,骑马百八十里,倒也可以忍受,可是从邺城到金城,足足两三千里,他们这些官员,臀部颠得没有一点脂肪了,光滑的脸刮出了几条沟壑来。甚至有三四个官员,居然挂印而去,宁愿不当魏国这个官,也要回去。

在南北朝时期,挂印弃官,或拒不授本来是一桩美谈。然而,在此时魏国,你只要敢拒授,就意味着你终身不愿意当官了。就算想参加科考也失去了资格。

别人都苦不堪言,唯有队伍中的冷平喜不自禁。他本是江南贺氏世袭佃户,因为眉清目秀,成了贺家三公子应棋的书童。南北朝朝代,所谓的书童,不仅要陪主人舞文动墨,也要侍寝。早已苦不堪言的冷平,因为跟着贺应棋多少识点字,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他的成绩不理想,排名足足九千三百多名。被委任为叔德县主薄(珂咄罗城改名)为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东南140公里处的库里亚布市(kb)。)

关键是叔德县据说只是一个一千多户,四千余人的小县。所以他这个主薄只是一个正九品的小官,算是踩着官的尾巴。可是谁曾想,从八品县丞曹荣在刚刚过陈仓的时候,病倒了,随即向王猛请假,回乡休养。王猛罢了曹荣的官职,而冷平阴差阳错,甚至连任都没有上,就官升一级,成为从八品县丞。

在进入昌松县时,从七品知县魏靖坤也吃不了苦,挂印而去。县令弃官,冷平这个原本叔德县三把手,顺位升任叔德县第一把手。

同乡刘满酸溜溜的道:“冷兄真是好运气,这下就可以少奋斗十年了。”

安西官员都是五年一个考评期,从主薄升为县丞需要五年,从县丞升为县令又需要五年。为了照顾安西官员,一般只要获得考评中上,就可以获得升迁。

冷平道:“运气,运气,纯属运气!”

刘满道:“我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啊,我们王县尊要是弃官不做了,说不定我也跟冷兄这样可以少奋斗五年了!”

冷平突然看到了刘满的顶头上司县令王瀚。只见这个屠户出身的王瀚伸腿冲着刘满的屁股就是一脚,笑骂道:“你小子就死了这个心吧。我们王家世代屠户,八辈子没有出一个做官的人,再得知我进士及第,委派为德辉县令。家父一口气杀了十六头猪,摆了三天流水席面。如果我敢弃官不做,只要回去,家父肯定我的三条腿全部打折!”

冷平其实也是这个心思,别说升为叔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