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41章阴谋只能是阴谋(2/3)

作者:tx程志
机会。

将近两千名重装列阵前,他们高举重盾,吸引魏国弩箭的射击,同时大量工匠开始快速组装弩炮。虽然萨珊帝国并没有火药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过他们却有一种土炸弹。他们把组装好的弩炮发射一种炮得通红的石弹,这种石弹一旦撞击在城墙上,就会四分五裂,形成辐射二三十平方的石星火雨。

偏偏魏国守军在城墙上堆了不少火药,而这些火药却因石弹碎片而引爆,形成循爆。结果魏国守军被自己堆放在火药弹给报废了将近三分之一。同时,笈多帝国和萨珊帝国的重装步兵悍不畏死的发起攻城战。

在守城战过程中,弩箭是最有效的杀伤手段,然而弩箭也不是万能的,至少面对重装铠甲是有心无力。弩箭对于这种如同铁罐头有心无力,事实上其实横刀和长枪同样有心无力,为了抵抗这些人形坦克,不少魏国士兵都是拿着手雷与重装步兵同归与尽。尽管付出了重大损失,南里港经过一个昼夜的艰苦战斗,最终还是失守了。一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营,将近三七百余名步兵阵亡当场伤亡两千三,其他不是伤重被俘虏,就是被里海舰队匆忙之下带走战舰上,向里海深处行去。

不过,刘科的被动局势是无法挽回了。刘科准备派兵夺回南里港的时候,笈多帝国与萨珊帝国开始给刘科准备了一场古老的战术盛宴“围点打援!”

随着南里港的陷落,魏国驻扎在南里港的三千余军队,过半阵亡,余者不过六七百人。其中一千余工匠,连同四千余奴隶,加上里海舰队大量补给物资皆落入敌手。别看南里港只是一个小小港口,不过因为承担着大魏联邦帝国里海舰队后勤补给的任务,所以南里的陷落,让魏国安西局势变成非常笨重。

在风帆时代,舰船航行虽然不需要借助煤炭和重油或其他燃料,不过帆船每一次出海都需要大量的补给物资。像风帆船底,每隔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就必须上岸进行清除船底寄生虫或杂物,这些寄生虫不仅影响舰船的航速,同时也会对舰船的安全性能产生恶劣的影响。即使风帆舰船拥有充足的饮水和粮食,船只也无法在海上长久漂泊。

湖水和海水,长期浸泡,舰船容易漏水,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刷桐油防裂,用沥青堵漏。沥青在后世虽然不值钱,在这个时候除非是石油提炼厂,否则光运输费用就非常惊人了。不过,这些东西,在魏国不算什么,特别南里和黑汁都是巨大的油田。魏国虽然在里海东岸设立的南里港、楚西港(哈萨克斯坦曼格斯套州州政府阿克套市附近)和黑汁港(今阿特劳)。不过,楚西港和黑汁都是小港,仅仅有补给淡水和粮食的功能,不具备维修的舰船的能力,所以失去了南里港和南里造船厂和维修厂,魏国里海舰队就无法得到维护和保养,短短时间内或许没有问题,时间一长,舰船得不到维护和保养,里海舰队就算废了。

刘科非常重视南里港地战略地位,他得知南里港失守之后,立即命安西军步兵第四十四师,骑兵十八师。外加安西楚州府兵十三府,共计三万余人马浩浩荡荡的向南里港进发。然而就在安西军援军进入南里港东南方五十余里的红水平原(后世此地名为kyyl-su的意译,意思是“红色的水”)时,遭遇了大约十数万萨珊帝国和笈多帝国联军严阵以待。事实上以魏队的能力,是很容易突破这些乌合之众的军阵的,只是此时天快黑了。涉及到了十几二十万军队规模的大战,能避免夜战就避免夜战,毕竟在夜晚,要小规模的夜袭可以做到,大规模作战,无论协同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魏国援军就在安营扎寨,而宾头刹罗·笈多显然是吸取了教训,知道魏队战斗力强悍,根本不打算与魏队直接交战,他利用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开始围着魏军营地挖壕沟。

当然十几万人一起行动,想不惊动魏队是不可能的。要说城池攻防,汉人自认第一,无人敢认第二。不要看后世欧美拍摄的冷兵器战争场异常壮观,事实上古代欧洲打仗,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如果欧洲人守城真有他们吹嘘的那么厉害,匈奴王巴兰伯也不可能打得罗马帝国没有脾气了。魏军只是像看笑话一样看着萨珊帝国和笈多帝国联军挖壕沟。他们不分战兵和辅兵,全部一起上阵,一夜忙碌,天亮之后恐怕拿兵器的力气都没有了,在那个时候,魏军就可以轻易进行全线突破。

魏军扎下的大营周围足足十几里,而联军包围魏军大营,需要挖出一道周长不低于三四十里的壕沟,这样的工程,根本就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他们忙活一夜时间,能挖出三尺就算他们厉害了。

一道宽约一丈有余,深不及三尺的壕沟自然是挡不住魏队,可是如果在壕沟里燃烧猛火油的话,那就是致命的了。魏国占领里海东岸,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两个容易开采的油田。其中黑汁城附近,是自喷式的油田。南里油田相对难开采一点,不过在魏国深井技术已经发展的不错了,在巴蜀盐井,都有开采上千米的深井了。南里地区魏国前后挖出了一百多口油井,采取畜力和风力螺旋泵,每天可以开采五十多万斤(约二百吨石油),这些石油经过提练之后,都会运到魏国进行消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