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72章皇二代的教育迫在眉睫(2/2)

作者:tx程志
义了。可是现在不说全部人都能吃上土豆炖牛肉吧,至少大部分人应该可以吃上。可以人们幸福吗?

所谓的理想和现实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而一般人有人问起,三皇五帝时期为什么好,一般人第一印象就是君主贤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现在谢思亮就提出一个儒家非常矛盾点来,尧帝错用鲧来治水,那么尧帝就并非不会做错事的人,既然如此,他又为何可以让百姓所称颂,而他所在的时代亦没有小人当道呢?

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纲是儒家奴化思想的根源,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而孔子立足于正理,倡导无论地位都该依正理尽本份。

这也是儒家被统治采用的根本原因,这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敬祖。子不言父过,可是在儒家丰满上古理想社会制度时却留下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漏洞,这个漏洞就是没有说明上古时期为何君明臣贤,社会大治。

三皇五帝是否贤明,其实是一本烂账,事实上谁也说不清楚。其实无论儒家还是诸子百家,其实也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尊师重道。欺师灭祖是任何门派都不能容忍的事情,三皇五帝其实不光有儒家在捧,事实上在春秋时期,百家都在捧,也都在神化。孔子也说过人非圣贤熟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嫣。一个会做错事,用错人的贤君,为何他所在的时代没有小人当道?谢思亮这招,完全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深得诡辩的真髓。

在这个时代,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过质疑,只是这个儒术独尊的时代,这个质疑声音太小了。现在谢思亮真正向何承天提出提问,就由得何承天进退两难。或许朋友们在学校时也参加过辩论,最好的辩论方式,那就是根据对方言论中的漏洞进行攻击,就像电脑病毒攻击系统漏洞一样。

事实上古代纵横家和策士也是根据这一种方式,根据对方的观点,引得对方自相矛盾,比如比较著名的诡辩《白马非马》等等。

谢思亮作为墨家罕见的墨者,他是专门的理论学者,而非墨工,和墨侠,自然这嘴上功夫了得。

就在这时何承天听到之后,眉头紧皱,沉思了良久之后才答道:“这个问题,承天答不上来!”要知道这场辩论,虽然是学术争夺,事实上还是争夺朝廷话语权,何承天此言,等于他认输了?这可让孔抚非常大急,不过他也没有办法,他同样也没有想出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颜约急得脸色大变。

此时位于冉明身边的是皇长子冉昀、二皇子冉昐。冉昀和冉昐都是永兴六年生人,如今是九周岁,如果按照古代虚两岁的传统,此时大皇子和二皇子如今已经十一岁了。如果是在后世,九岁的娃娃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呢,可是古代不同,由于古人寿命非常短短,所以也非常早熟,至于皇家子弟,那就更加早熟了。

随着冉明登基称帝,此时大皇子和二皇子虽然都没有被册立为太子,但是二人却卯足了劲,准备争夺皇位呢。当然二人表面上也是维系着兄贤弟恭,不过背地里的龌龊也不少。就像上一次冉智叛军围邺城,其实皇长子冉昀和皇次子冉昐都前后在城中巡视,鼓舞士气。

二人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办法,皇长子冉昀登上城墙,看到叛军浩浩荡荡的攻势,尽管小脸吓得煞白,但是仍坚持着不露惧意。可是冉昐却毫不掩饰自己情感,看到伤重而死的士兵会冲其流泪,甚至在一次出行时看到一个孩童因为惧怕而摔倒在地哭成一团,冉昐就让人停止车驾,下车扶起那名摔倒的孩童,并装成大人一样抚慰那个孩童。

冉昀所表现的就是作为帝王的威仪,可以说是冷血。但是冉昐所表现的则是仁慈。

不过,相较而言,这二位表现的还只是孩子气,而且无论中山刘氏也好,陈郡谢氏也罢,他们都没有加入各自的阵营中。不过出现了这种苗头,这让冉明警惕起来。

历史上李世民和李健成斗成死去活来,最终李世民杀兄囚父,成就了帝王霸业。可是李世民的儿子们也都学得似模似样,李世民的儿子们最终得已善终的就没有几个。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