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80章西域是一块宝地(2/3)

作者:tx程志
而魏国因为大规模从南洋抢劫金银,这让魏国也出现了钱贱物贵的现象,这也就是所谓的通货膨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冉明只有通过大规模国家工程,以内需要拉动市场经济发展。这其实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将要出现的经济危机,不过通过战争可以完全抵消这种危机。

魏国将会展开西征和南征,进一步扩大版图。其实中国古代所说的好战必亡,其实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在古代国家打仗,都是老百姓出钱又力又卖命,结果好处他们半点都落不到。特别是秦朝,老秦人咬着牙齿支持国家发动统一战争,但是统一后,老秦人并没有因为国家统一获得好处,特别是秦二世在关中横征暴敛,把老秦人对秦国的好感耗费一空,这样老秦人对国家失去了认同感,也是为何刘邦可以轻易入关的真正原因。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拥有民心,只要把好处分润给全部百姓,这样以来,百姓对国家的认同感就会很强。事实上后世天朝不缺乏卖国贼,庞大的天朝几乎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捅成了筛子,毫无秘密可言。然而,就是因为官僚主义让百姓失去了上升的渠道,享受不到任何国家福利,不满之情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冉明是一个非常清楚这些事情的人,为了达到他的目标,他绝对不会妇人之仁,同样也不会外圣内王。国家战争,农民的粮食卖得更好,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商人因为军队消耗,基础建设,可以产生更多的利润,文人因为国家战争,大规模吞并土地,从而获得更快更好的上升渠道,自然而然的,军人可以因为战功,从而升官发财。

合理科学的制度,良性的发展模式,这让可以让魏国不间断持续发展。要说地理优势,其实中国和后世美国一样,拥有着最好的地理优势,在亚洲东部,中国除了北方的游牧民族,根本找不到同量级别的敌人,完全可以以辗压的方式,四处扩展。俄国被世界称为战斗的民族,从一个区区小公国,成长为一个世界上第一大国,依靠的就是这种不断的战争。

好战必亡,事实上俄国并没有亡,亡的不过是苏共,苏共那种官僚主义根本就是落后僵化的产物,被淘汰也是必然的。

冉明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对于内部冉明也常抓不懈怠。贪腐是第一重视对象,只要发现,必会严惩。只要百姓举报官员,就立即立案调查,包庇和犯官同罪,至于降职处份,换个马甲才上位,冉明才不会做这种脱了裤子放屁的蠢事,真以为百姓都是傻子的人,那他才是真正的傻子。随着这个宴会,确定了魏国的发展方向,整个魏国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奋斗了。

总参谋部开始计划组建安西军的工作,同时开始调集各种资源,侦察西域情报,制定作战计划。

而吏部也开始准备话庭州和楚州的官员工作,而户部则开始对西征和南征计划,核定兵部的财政拨款,总参谋部计划中的各种物资,又开始向国内各大工厂下订单。魏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快速的运转着,在这个时候,魏国又一件盛要正式开始了。

随着魏国版图的持续扩展,文官方面出现了大的空额,特别是巴蜀和东晋,那些官员只要起义的,只要没有太多的劣迹,基本上都是留任的。没有办法,魏国根本没有那么多出色的干吏。

要说当官其实不难,可是要当一个称职的官员却非常难,能当一个青史留名的好官,这更是难上加难。事实上儒家经典和实务没有什么关系,一个儒经再熟的才子,也未必会算帐,也未必会熟悉税收,和刑名,一个外行要想领导内行是非常困难的,外行能领导好内行那才是怪事。文章做得再好,基本并没有什么用处,关键是实干。

对于这次魏国全国科举考试,冉明亲自制定了考题范围,综合起来其实也就六大方面,既经史、农垦,匠造、贸易,财务,庶务。这六大块不要说熟悉,哪怕略懂一点,就可以当一个明白官。至于想当好官,当然必然精通这六大块的知识。

特别是司法方面,冉明准备把司法从各级主官的权力中剥离出来,专门设立法院,负责处理各级民事和刑事纠纷。将来基层三巨头就后世的公检法。

对于魏国第一次全国科举考试,冉明无疑是最慎重的。当然为了增加王猛的政治声望,冉明特别命王猛为这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不过这个时候和明宋并不一样,没有什么座师之说。

“臣,何德何能!”王猛听到这个消息极为惶恐,王猛道:“陛下,这次科举主考官怎么也要仕林领袖或名扬天下的大儒担任主考官,臣……再说也没有经验啊!”

冉明道:“其实主考官不难,只需要做到两点既可。”

“请陛下示下!”王猛忐忑的道。

“既公平,公正!”冉明道:“公平公正说出来容易,可是要做到恐怕非常难,为了可以在这次科举考试中获得头彩,那些人都非常不安份,魏国有资格成为主考官只要能排得上号的,几乎都收钱收得手软。”

王猛这下倒没有反驳,在冉明心腹嫡系中最有机会成为主考官的就是李贤了,王猛自己也知道论实务干才,李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