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零五章 最为紧张的霍维华

作者:一掌擎天
这一刻,几名商人相互对视了一眼,轻微的一点头,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一丝骇然与震惊之色,心中有着一个相同的猜测。{句心里话,本官还想再奉劝一句,如果不想日后麻烦缠身,如果不想遭到朝廷的问罪,如果真的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你们最好尽快地补齐,向朝廷坦白。否则的话,皇上成立商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你们这些商人的地位,也是增加了一些束缚。”

“而且,自己坦白和朝廷查到,完全是两种性质,两者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若是前者的话,朝廷会予以不追究,最多也就是警告一下;若是后者,不仅要面临朝廷的双倍罚款,还将影响着你们这些商人在商部注册的信誉,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一些经商范围之中,将会丧失一些资格。”

“譬如,一旦被查出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不仅面临巨额罚款,在未来的十年之内,将会不允许做与外族的贡市生意,还有东南沿海的对外经商,也不被许可。”

......

尽管林宗载的话语里蕴含着警告之意,朝廷将来对商人的缴税监管将会愈发地严格,可是,坐在两侧的商人,却是心中一松,在这一刻,才是真真正正的长松一口气。

虽然这位商部尚的言词颇为犀利,警告意味十分浓郁,但同时也暗示了众人,他们安全了,没有性命之忧。

在朝廷查账之前,将偷税漏税的税款补齐,他们连最后的麻烦也没有了。

“多谢林大人指点,我等感激不尽!”

这个时候,所有的商人都站了起来,恭敬的神色之中,又有几分轻松之意,对着林宗载遥遥一拜,长施一礼,异口同声地喊出这句话,大厅里的气氛也变得格外轻松愉快起来。

紫禁城,内阁旁边的文华殿.....

崇祯淡然地坐在那里,样子有一些悠闲,平静地看着一份奏折,面前更是放着厚厚一摞卷宗,而对面分别站着兵部尚霍维华、吏部尚王永光以及内阁首辅兼刑部尚的周道登。

此刻,大殿里一片寂静,空气里处处透着紧张,静的出奇,甚至有一些压抑,让人心里毛毛的。

“还真是没有想到,不过是抓几个通敌卖国的奸商,居然拔出萝卜带出泥,朝廷之中,文官武将里面,居然有那么多人被那些山西奸商收买,成为建奴在关内情报网的一员,真是让人心惊,让人胆寒,让朕难以相信,感觉这一切犹如梦幻一般......”

山西八大奸商,全族都被抓了起来,加起来超过千人,却被皇上一语带过,说得是那么的轻松,只是用“寥寥”来形容,就好像一千多人命不是人命,而是草芥一般。

三位朝中重臣,现在已经没有心情关注这一点,全身心的精神力都集中在了崇祯那平静的话语里所蕴含的暴怒之意,他们知道,并且深有体会,皇上看似说得漫不经心,态度很是超然,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但心里却是非常的在乎,居然有那么多的文官武将牵涉其中。

而且,让三人忐忑和紧张的是,尽管自己很是清白,但那么多的官员武将牵涉其中,成为建奴的奸细,他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尤其是兵部尚霍维华,属他最为紧张,甚至是恐惧莫名,不同于文官,武将的涉入其中,不仅是通敌卖国,更是与那些奸商勾结之下,将朝廷许多先进的火器卖给了建奴,牟取暴利。

损失火器只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是那些人运送火器的方式,着实使得朝廷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以及死伤了许多士兵。

这一刻,听着崇祯那平静如水的声音,霍维华忐忑到了极点,在这场已经拉开帷幕、即将到来的大风暴之中,霍维华不求能够全身而退,保住乌纱帽,只要能够保住这条小命,能够回家养老,就是最好、也是最幸运的结局。

就是在这样紧张而又压抑的氛围之中,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三人的心里越来越忐忑和紧张。

这个时候,崇祯的话语一顿,目光落在了周道登的身上,缓缓说道:“周阁老啊,如今之时,你暂时代理着刑部诸多事宜,对于山西八大奸商,按照朕之前的指示做即可。至于那些牵涉其中的文官武将,凡是家有累世军功之人,就不要祸及到他们的家人了,罪行极其严重之人,查抄家产即可,只追究他们本人。”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