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二章 知音(2/3)

作者:林静
哥”也走了过来,伸手抚琴,感叹道。

“嗯,我想比起焦尾琴也毫不逊色。”我虽然没有亲眼见过焦尾,不过既然大家都说得它那么好,我自然相信。

“焦尾琴?”他抬头一脸不解的看着我。我想他一定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所听的,毕竟一个爱情之人,应该不会不知道一把好琴的存在。

“这是一个故事,当然有点跟传说一样,也许并不真正的存在。”在这个时空肯定不存在啦,所以我怎么说都不会错。

“什么样的故事?可否说来一听?”“三哥”很是好奇,而我坐到书桌前,一边拿笔在纸上写着,一边开始了讲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作蔡邕的大学问家,他从事历史典籍方面的编写工作,并且也是一个十分出色的音乐家,特别是琴技超然。有一天,他有事路过一个小地方,路边的一屋人家把灶生在院中,此时正在烧火,而火中有一块木柴在烈火中发出噼噼啪啪的清脆响声,蔡邕的耳朵极其的灵敏,一听便知此木是一块作琴最好的梧桐木,于是不顾火势正旺,把木板从火中抢出,一边连说可惜。他的话把烧火人弄得莫明其妙,于是他解释说,这是一块做琴的好木,烧掉太可惜,于是烧火了就把这块已经烧了一头的焦木送给了他,他高兴的把焦木带回家,制成了一张琴,烧焦的部分在尾,所以他为此琴取名为焦尾琴。”

当我说完时,桌上白纸上以然多了一段话。

“姑娘知道的还不少啊!看来真是知音之人。”“三哥”起身走到我身旁,看着纸上之字,轻读起来:“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知音之人可不敢当,因为在我所知,知音之人必然心灵相通,至少可以琴传意,以曲明心。”虽然我并不是很讨厌这个三皇子,可是都是因为他,我才会遭着无望之灭的,怎么可能会喜欢他呢!知音人?你就去找别人吧!我也没心情跟你做什么知音人。

“可是本王已经明白姑娘刚才在园中所弹曲子的意境,这样算不算是心灵相通,以琴传意呢?”他一脸邪气的笑着,唳气虽然不如先前那么胜,可是多少还是有的,所以我厌恶他的邪,害怕他的唳,哪可能会亲近他。

“那你说说看,我刚才词曲的意境吧!”想与我心灵相通,哪有那么容易。

“好象说得是一个军人,在家中仍想着为国尽忠,收复国土,一雪前耻。词中军人的那种豪气表lu无已,所以说,你一个小姑娘能谈出这种曲,做出这种词,我才会有兴趣跟你结交,成为知音。”他说着双眼发光的看着我。

“三殿下说得不错,不过我的曲中应该不止词面上的这些意思,如果三殿下能说出来的话,我就当你的知音也谓常不可。”我得意的一扬眉,看你说得出来。

“这我倒是听出来的,不过姑娘不这么问,我还当是自己听错了。”

“什么?”不会吧!这个他也听得出来。

“好象有一种悲哀和惋惜,可是明明应该是一首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精神的曲,怎么会透出这种感觉呢?”他似是在思索的样子。

“看来三殿下还真是深知琴音之人,那我就当你的知音好了。”我无语,这个人太厉害了,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虽然这种朋友也许只是表面的。

“那就多谢姑娘了,不过可否告诉本王,为什么琴音中会有那种感觉?”痴琴之人,在这点上,我突然觉得他也蛮可爱的。

“因为列代为国尽忠的将军最后又有几位有好的下场,大多数都是因为当代皇帝听信谗言而赐死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可悲。”虽然我觉得他们的愚蠢,可是又为他们感到可惜,如果我是当时的皇帝,一定不会如此待他们,可是就算我是个明君,每朝每代都有几位明君,但也不乏昏君,所以总会有这样令人惋惜的人存在。

“原来是这样,确实如姑娘所说,这种事是在所难免的,只是希望我们这个朝代少些。”他说着也感叹了一声。

“这种话你也敢说?”我猛得抬头盯着他,就算他是三殿下,但这种话说出来多少有点犯忌讳,被有心人听了,少不了他的麻烦。

“有什么不敢的,当今我们的父皇还算是个开明的皇帝。”他一打玉扇,轻轻的扇了扇。

“有你这个知音,到哪也不会辱没了我,所以我认了,不知道以后要怎么称呼你,三殿下吗?”我想他听起来一定不会是味儿,因为他一直自认为,有他这么个知音,是我的福气,谁知我会觉得辱没了自己。

看着他的表情,我可是暗自偷笑。

“姑娘叫太子什么?”这口气他咽下了,可能还借助于那把玉扇。

“皇兄。”我回答道,心想你不会也让我叫你皇兄吧!你们不怕听错,我还别扭呢!

“那就跟太子一样,叫我三哥,如何?”他倒是一上来就作大,不过用着这个身体,我也没什么好争的。

“好啊!三哥,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宫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