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洗脑过的的鬼子悍不畏死,仗着人多,在小队长指挥下,一部分原地散开蹲地射击。>
给正面举枪射击冲锋的同伴提供掩护,并且对敌进行火力压制。>
正面鬼子不计伤亡的攻击速度确实挺快。>
加上黑夜峡谷里视线不佳,以至于散开在侧翼的机枪手忙活了半天,也没能将机枪打响。>
峡谷中到处是散开冲锋的皇军勇士,机枪手刚布置好阵地,抬头一看,全是正冲锋的勇士后背,这还压制个屁,不得不再次向前,重新找地方。>
步枪子弹在河谷中四处乱蹿。>
黑暗中的战斗,永远对防守一方有利。>
杨疯子打空驳壳枪里子弹时,凭感觉,至少有十余鬼子,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正面冲锋而至的鬼子距离不到三十米。>
敌人射出的子弹带着咻咻声,击打在他藏身处石头上噗哧乱响。>
眼看敌人已经冲近扔手雷的距离。>
杨疯子不敢托大,这时候要么后撤,要么横向拉动,打一枪就得换个地方。>
不然的话,鬼子只要丢一个手雷过来,自己跟王银枝,立即都得完蛋。>
缩头躲在石头后面,艰难地用左手将备用短弹匣插进驳壳枪里。>
不时从石头侧面探头观察,鬼子队伍后边没有火把,说明鬼子应该并没安排更多的人过来。>
赶紧对旁边举着步枪,不断拉栓射击的王银枝低喝一声:“换地方...”>
“你先撤,我掩护…”王银枝收了步枪,麻利地又往枪里压了一排子弹。>
再次举步枪瞄准,豪气大发。>
杨疯子并没将王银枝当新兵看,没多言语,猫着腰在石头间快速往后蹿。>
找好掩蔽后,立即举枪瞄准猫着腰包抄而至的鬼子,嘴里大叫:“快撤!”>
语毕,手中的驳壳枪口立即连连冒出闪光。>
听到身后的枪声,王银枝赶紧收枪横向蹿了几步,猫着腰在鬼子密集弹雨中借石头掩护往后跑。>
这时候全靠运气,子弹没长眼,谁也不敢保证子弹会不会刚好击中她的后背。>
在乱石堆中往后退出十余米,子弹在身旁、在耳边尖啸...>
还好,没有中弹。>
直接在杨疯子旁边不远处趴下。>
杨疯子却忽然口叫道:“你过来...”>
王银枝没有犹豫,在地上横着匍匐到杨疯子旁边:“啥事儿?”>
杨疯子却将驳壳枪长弹匣递给抬头发问王银枝:“麻烦你...”>
王银枝看了看黑暗中的弹匣,立即明白这位的意思。>
她自己也很清楚,刚才自己打了两个桥夹十发子弹,除了最开始偷袭没准备的鬼子那一发子弹,后边九发子弹连一个鬼子都没打中。>
放下步枪伸手接过弹夹,赶紧从兜里掏子弹,一发一发往弹匣里压:“你枪打得真好...一会儿省着点用...”>
杨疯子再次往驳壳枪里压进一夹子弹...>
两人藏在黑暗中,射击暂停。>
鬼子们虽然不明白原因,但是很显然,兵力及火力已完全碾压对手。>
不断往前压。>
杨疯子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以鬼的尿性,在这种距离上,扔手雷是最好的进攻方法!>
然而,鬼子从头到尾,似乎完全忘了扔手雷。>
杨疯子经验丰富,立即想通原因:鬼子想抓活的!>
这种可能性很大!>
自己三人在敌营中如入无人之境。>
就算现在鬼子已经知道大致过程,肯定也想弄清楚具体细节。>
不然的话,以后八路随时能可以摸进军营,那还得了?>
眼下敌人想抓活口不丢手雷,对自己而言,少了很大威胁。>
趁鬼子不熟悉河谷环境,拼运气博一博...>
作为老兵,对战场细节把握自然没什么问题。>
三十余鬼子现在剩下二十余,而且且敌人处在明面。>
要是柳兄弟没受伤,两人配合,将这伙鬼子全弄死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可惜,现在旁边的这位,却是举着步枪在三五十米距离都打不准运动目标的女人。>
打运动目标跟打固定目标完全不一样,根本没那么多时间让你瞄三点一线。>
虽然天空有月光发亮,但峡谷里却黑的一批,如果缺少夜战经验,连看清准星瞄都难,更别说瞄准敌人。>
鬼子肯定已经知道己方人数不多,已完全散开。>
交替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