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时间,峡谷中枪声大作。>
负责操作捷克式的特务团战士。>
原本根本看不上九营那年轻得不像话名叫满仓的矮个子机枪手。>
但听到旁边机枪三点射的特有韵律,自己机枪弹道刚要收割半跪射击的两鬼子性命的时候,才发现目标已经仰倒。>
几次三番之后,机枪手忽然意识到,旁边那小个子年轻机枪手绝对比自己更老辣!>
平时在山里进行机枪训练,什么自动武器原理,弹道、抛物线、火力概论等理论学习确实刻苦努力,为此还发表多篇经验文章理论。>
但是他不知道,要说打实弹训练,他打的子弹估计连满仓的零头都不到。>
他第一梭子倒是趁其不备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击毙击伤三分之一目标确实达到。>
但是在换了个弹匣后,却发现形势完全变了,明明应该是自己的目标,却总被对方给抢去。>
机枪在开始阶段是杀敌的最佳时机。>
已经失去最佳时机,被激起好胜之心也没用,只得低调重新寻找目标...>
旁边拉响地雷爆炸后,不断扔手榴弹的弹药手,就发现扔出去的手弹还没落地时,目标就已经倒在了血雾中。>
这位愣了一下,要不是旁边战友及时提醒,差点将拉了火正嗤嗤冒烟儿的手榴弹捏在手里忘扔...>
快慢机组也看傻了眼,原本刚瞄准目标,目标就歪到一边...>
还以为鬼子能未卜先知躲子弹!>
没想到,却是九营那边密集得有些吓人的射击。>
伴随着猛烈而急速的驳壳枪声,那引起家伙完全是把驳壳枪放平了在当冲锋枪扫射...>
虽然能借驳壳枪射击时的跳动打出扇面,但这样的连射打法却最浪费子弹。>
十发子弹也不一定能击中一个敌人!>
典型的败家子!>
在很多作战部队,谁要是敢这样的打,事后那可是要关禁闭!>
偏偏,败家子那边打出的子弹,还尖啸着像是不要钱的一直在往鬼子招呼...>
六十余鬼子,在战斗打响不到一分钟至少就被打倒一半!>
三十米左右,是驳壳枪能发挥出最佳杀伤力的距离。>
至于精度,九营的战士接受驳壳训练时就几乎没考虑过精度!>
伏击战的全部优势就在出其不意的第一波打击中。>
胡义灌输给九营战士的概念,子弹消耗的速度和数量完全决定伏击效果,决定对敌造成多大的伤亡。>
要不是因为这一次夜间突围求援长枪不好携带,好多战士们几乎都不愿意使这玩意儿。>
当然,喜欢显摆的例外。>
不对啊,驳壳枪难道不需要换弹匣么?>
没带步枪的战士,手头没别的武器。>
不得不快速将早在战斗开始前临时将两个弹夹交错绑在一起的双弹匣快速调个头插进枪匣。>
毕竟每个人射速并不一样,以至于从声音中几乎听不出射击火力有没有中断。>
铺天盖地,大雨瓢泼一般密集的驳壳枪射击声,似乎感受到特务团战士抱怨,终于停止。>
对,是停止,一支仍然在响的都没有。>
十二支驳壳与一挺捷克式机枪如天籁之音,在峡谷中奏出宏大的地狱之歌。>
呼啸的山风都没能带走深重的硝烟。>
阳光已照耀进峡谷,山道上辎重队停滞处骡嘶马鸣。>
怪叫鸟语声连连,血雾终于连成片。>
只剩下那挺已经连续换了两个射击位的机枪,仍然在嚣张...>
在哒哒哒射击间隙里,乱石间响起一片压子弹进弹匣的卡嚓声...>
杨疯子看着在他前边稍低位置的满仓,手中的友坂步枪准星再次套中不远处石头后面,一个正举枪指向满仓位置的钢盔。>
砰...>
在那鬼子抠动扳机前,一发从马四环枪口喷出的子弹毒蛇般刁钻地钻了鬼子眼眶...>
半跪的鬼子已全部卧倒,只是大部分却蚯蚓般翻滚着在抽搐。>
找到掩蔽的辎重队鬼子在心里悲催地咒骂着,咒骂那些说土八路不堪一击的一线同伴。>
硬着头皮冒着密集弹雨举枪还击。>
明明知道打一枪就会被击中,却仍然前赴后继。>
几乎没有人趴在石头后面装死。>
一张异常年青甚至像个孩子的面孔,瞪着被硝烟染红的双眼,脸贴在猛烈震颤的机枪枪托,感受着枪管传来的灸热。>
机械般控制着机枪枪身缓慢转动,像是嗜血魔鬼般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