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
全部都往外搬!>
许四海和他俩个师兄,把这家所有能看得上的都给搬上车拉走。>
当清理到厨房,许四海又有了新发现。>
这家的厨房碗柜居然也是楠木的,放面粉的缸居然是万历时期的四方青花大缸,在墙角还发现两个摞在一起的青灰泥的蟋蟀罐。>
回去的路上,许四海还要两个师兄挑几件东西带回去。还说现在他们都在城里住上四合院,家里正需要点陈设器物,不然就太单调了。>
别看这些东西现在不值钱,等过上二三十年价格就能飞上天。>
“不要,这都是你喜欢的,我们对这些毫无胃口!”>
许四海再说你们不要没关系,现在两家婆娘都怀孕了,也要为孩子们将来考虑考虑,为他们置办点家当。>
车到了北锣鼓巷卸车,马如龙还说不是已经给过一些磁州窑龙泉窑的盘子罐子啥的,还有民国的画也拿了画好几副,“这些就不要了吧?”>
“要的!”>
许四海又把几件清中期的民窑器物送给两个师兄,还约好了要他们明天再去。>
为了这两位满脑子肌肉的师兄,许四海也是操碎了心,不但为他们筹备婚礼,还给他们在城里每家置办了一套小四合院,可以说是对得起他们了。>
发给两位师兄小四合院,他们还不愿意收,最后许四海还是把孩子扯出来,说将来孩子要在城里上学,必须要有住房,他们俩这才愿意接受。>
许四海的这份苦心,只有等到新千年四合院的价格涨上了天,那时他们才会理解。>
又一天,师兄弟三人再次去西直门外的小村子,昨天的李大爷还带了两个中年人,他们看到许四海;眼中还闪烁着猎人一样的光芒。>
赵武笑称:“不用说,昨儿老四的钱给多了,今天他们这是来宰肥羊了!”>
结果还真的是这样!>
两个中年村民也不带许四海进屋去看看,直说给2000块钱,屋里的东西随便搬。>
许四海:“各位,你们的家里也要有点值钱的东西我才愿意出2000,假如全都是破烂,我这2000块不是打了水漂?”>
赵武也帮腔,说他们是来收老物件的,不是收破烂的,东西好坏比需要按质论价!>
这么一说俩村民都无语了,只能挨个带着许四海去家里看看。>
这两家一个在昨天大院子旁边,一个在正后边。>
许四海先看的是边上这套,那是个一进的小四合院。>
许四海还问这套是不是旁边上大院子的跨院?>
村民说就是,在解放前是地主家的牲口棚子,土改后分分给他家的,因为房子拿的小,还多分了些花花绿绿的盘子碗啥的。>
花花绿绿的盘子?>
这句许四海听进去了!>
进入院子,这家没有倒座房,进门就是个院子,东西北各有一栋三间小平房。>
这家的正房倒是没啥让许四海看得上眼的,到是在厨房碗柜许四海真的看到;有六个康熙时期的五彩大盘。>
许四海:“老哥,您家光是这六个大盘子,也不值2000块啊,撑死了200块钱!”>
“啊?”房东就是一愣。>
随即房东又从大灶边上的墙洞里,掏出个八角形的青花瓷出来,“再添上这个?”>
许四海看了下这个八角形的青花瓷,他知道这是个明代的烛台,上头还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子款。>
“加上能值200,还有吗?”>
房东苦着脸说没有了!>
“那就只能给您500了?”>
房东还支支吾吾的歪理十八条,就想多要点。>
许四海还是那句话,多要钱可以,再那点好东西出来。>
可惜房东再也那不出好东西,只能接受许四海的500块。>
随即几件瓷器就被赵武给搬上车。>
房东还说家里也没啥值钱货,看上啥随便拿,随后便笑眯眯把钱揣在怀里走了。>
许四海也受到这句话的提醒,他没事情找事,开动了异能在三栋屋子里来回检查。>
这一查还真的查出事情来了,许四海不动声色的往外走,大门外还有个房东在等着。>
这家也没多少东西,还是和上一家一样,都是在土改时分浮财分到的;一个装线香的长筒状的玉香笼,这还是个乾隆时期造办处出品,玉质也是和田碧玉的。>
此外就是满满一书架的线装书。>
看在这么多书的面子上,许四海也给这家开了500块,房东还有点不愿意,嘴里嘟嘟囔囔的说许四海小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