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曼哈顿岛,富人居住的上东区。>
许四海在休息一天后,在一处居民楼见到了安思远。此人今年50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安思远早年在一家专卖古董陶瓷的店里学徒,老板很赏识他,教会了他很多古玩知识。后来他在哈弗读书,又结识了华人教授王方宇。>
万教授又教了安思远很多天朝古玩方面的知识,还因为欣赏他,送他一个“安思远”的汉名。>
1960年,安思远与人合伙开古董店,经营良好,收获颇丰,从里奠定了他“亚洲艺术品之父”的名号。>
他家里收藏的天朝古董真的很多很多,而且多为精品。>
许四海此次拜访,当然也揣着“夜猫子进店”的念头。>
俩人见面,安思远首先给许四海道歉,说许四海前几次来做客,很不巧他真的不在,这次一定要好好的聊聊。>
安思远家的客厅很大,里边摆满了各色古董,香浓的咖啡香味中,主客就坐在明式黄花梨圈椅上叙话。>
安思远夸许四海,说他从香江威廉处得知许四海是受过名师指点的,对天朝艺术品的有独特的见解,眼光独到。>
许四海:“是的,我也想成为你这样的大收藏家!”>
“好,我就喜欢这样有志气的年轻人!”>
随后俩人就客厅里的天朝古董挑几件来品鉴,说是品鉴,实际上是安思远在考校许四海的功力。>
这种考校对许四海来说都是小儿科的把戏,他顺利通过。>
得知许四海喜欢书法绘画,安思远还拿出一副尺幅颇大的卷轴,介绍此为南宋拓本的《瘗(音义)鹤铭》。>
《瘗鹤铭》许四海在《古今书画家名录》中看到过有这篇记载,据说这是六朝时期的摩崖石刻。>
瘗,为埋葬;掩埋的意思。瘗鹤铭就是埋葬一只鹤的铭文。>
这幅字尺幅约有10尺的面积,是由五块刻字的碎石拓印出来的,文字还并不相连,其中碎掉的遗落了些许字迹。>
据传《瘗鹤铭》为六朝梁朝时期的大名士陶弘景所写,因为陶弘景隶书;行书俱佳。又有说为南北朝时期的隐士华阳真逸(隐士的意思)所书。>
还有说是书圣王羲之写的,因为他爱养鹤,家门口还有“鹅池”以洗笔。送黄庭坚,苏舜卿多持此看法。>
而欧阳修则说华阳真逸是一个叫顾况的人的道号。更有人说这是唐人所写,也有人说字如颜真卿,乃颜氏所书。>
总之,对于《瘗鹤铭》的作者,已经考证不清了!>
现在这幅字,一共存有93个字,而原文因为160字左右。>
这块石刻也是命运多舛,南北朝时期刻字,地点为镇江焦山长江石壁,中唐时始有著录,北宋书法大家黄山谷学子此石刻,得力甚多。>
可惜石刻在唐代就塌了,掉到长江里了。>
北宋熙宁年间重修运河,工人于江水中捞出一块刻字的巨石,经过辨认为跌落江中的《瘗鹤铭》一部分。>
一百多年后的南宋醇熙年间,再次重修运河,工人又从江水中捞出四块刻字石块,遂送到官府考证,乃《瘗鹤铭》一部分。>
当时的官府脑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既然《瘗鹤铭》已经跌落过,他们还是把石刻立在江边,洪武年间这五块石刻又掉到长江里了。>
想到这,许四海也不得不要摇头。>
一直到清康熙年间,镇江知府陈鹏年不惜花巨资雇人在江水中打捞,算是又把这五块碎石给捞上来。>
这次陈鹏年学乖了,他再没把石刻立在江边,而是放在一间寺庙里。>
1960年代,政府把这五块碎石砌在墙壁里,这下算是一劳永逸了。>
《瘗鹤铭》很有名气,所以拓本很多。>
在水里时,露出水面拓印的为水拓本,字数不多,出水后的为五担本,为上皇山樵书,价值就差了很多。>
目前许四海看到的就是北宋时期的水拓本,因为字迹较为清晰,艺术价值极高。>
黄庭坚称《瘗鹤铭》为大字之祖,称其“笔法之妙,书家冠冕。”因其有南朝书法风韵,特别是篆书的中锋用笔的渗入,加之风雨剥蚀的沧桑,更增加了线条雄厚于深沉。>
它既是成熟的楷书,也可从中楷书发展过程中篆;隶笔势的发展史。是重要的实物资料!>
许四海:“安先生,这幅字你能否割爱?”>
安思远湛蓝的小眼睛顿时漏出笑意,“既然你喜欢,便宜点20万给你!”>
20万,还是美金,还便宜?>
许四海也是无语了,不过谁让他喜欢呢,而且这还是北宋拓本,价值非凡!>
“好吧,我要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