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四海再次回到京城已经是阳历8月中旬,正是抓蛐蛐的好时节。约好了时间,一群堪称超级款爷的爷们一起在酸枣峪的野地里疯狂抓捕。>
这群人还招呼酸枣峪的人一起加入,只要逮到好虫子高价收购!>
早上这群爷们带着一夜的收获返回许四海家的老宅,听到竹管里蛐蛐的叫声,可把许飞这群孩子们给高兴坏了。>
在看到父辈们都在泥盆你挑选街坊们的蛐蛐,还评头论足的,让小家伙们一个个看的连早饭都不想吃。>
柳雨气的直骂,一群在京城都有头有脸的大老板,居然还熬夜玩小孩的玩意。>
吴伟急吼吼的解释这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南宋的宰相贾似道还为此写过《促织经》,宣德皇帝还为它痴迷,“能不好吗?”>
“玩可以,就是别耽误了生意”此后柳雨也就不再说啥。>
吃过早饭还要把逮来的蛐蛐按照经验来分类整理,好的有品的虾壳青;铁门栓之类的好虫子就留着自己玩,低档的就拿到潘家园地摊上卖几个钱。>
好虫子自然少,吴伟拿了一个;赌性很大的高阳也拿了一个好的,其他人拿的基本都是中档货色。>
回家休养几天,吴伟就开始组织人斗蛐蛐,他们也不赌钱谁输了一场饭局而已,左右就是个乐子。>
抵挡的蛐蛐攒的多了,许四海就在星期六早上拿到潘家园去卖掉,让广大市民也增添点娱乐。>
许四海在京城卖蛐蛐也是老人了,好多蛐蛐爱好者都知道,早在10年前许老四就在什刹海的胡同口撂地摊出售蛐蛐。>
而且许老板和过去的老人学过蛐蛐经,他知道怎么才能挑出好蛐蛐,更知道蛐蛐的饲养。>
让京城斗蛐蛐界最为佩服的就是,许四海能将一直中档的蛐蛐,调养后发挥出上等蛐蛐的战斗力。>
还让蛐蛐迷们羡慕的是,许四海家里还有好多从明清传下来的老蛐蛐盆。这种意境历经数百年的老盆,已经完全去掉新泥盆燥热之性,转为温润阴凉,这才符合蛐蛐本来的生活习性。>
潘家园的许老板这么会玩,打小也爱玩的马户于谦儿哥早就是他的小迷弟,俩人打许四海第一次出售蛐蛐就认识了。>
现在的谦儿哥已经在中铁文工团上班,和他师傅石老师在一起。>
谦儿哥得到许四海的电话,还通知了他师傅,而石老师又邀请了同样爱玩的老搭档候老师一起去,这样就是师徒三个一起来潘家园挑蛐蛐。>
谦儿哥:“许老板咱们好久不见,今儿我带了两位师傅来,可是要给我们挑两只好点的!”>
“侯老师石老师,二位都是大明星啊,久仰久仰。”>
候老师也很客气的说都是为人民服务。>
这两位都是不差钱的主,许四海还从铺子里拿来两只他看得上的好虫子。>
一只是京城郊区特产虾壳青,另一只为黑头铁门栓,前者大腿粗;后者头大脖子粗,都是很善于打斗的好虫子。>
两位老师还说谈都喜欢养虫子,更爱斗虫子,就是不知道怎么调养,今天遇上专家了,可是要好好说道说道。>
许四海还故作神秘的左右看看,这才小声说“此乃不传之秘,二位听了自己玩玩就算了,千万别外传。”>
卧槽,这是要传绝活了,两位老师拍着胸脯保证绝不外传!>
许四海就告诉他们最基本的两点,蛐蛐尽管是素食的;但也要吃点荤腥,用晒干的河虾仁磨成粉末喂食。>
“多吃肉总是力气大点不是。”>
就这一道诀窍已经让两位相声明星收获匪浅,当时就对许四海好感倍增。>
第二点就是好蛐蛐也不能天天斗,本事再大的高手也架不住车轮战。要有针对性的关键战役拿出来。>
侯老师大呼“有道理,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一个星期后,谦儿哥特意跑来潘家园,说是上礼拜许四海卖给候石两位老师的蛐蛐昨天都取得了大胜,晚上失败者在砂锅居请客。>
吃过这顿饭许四海又开始忙碌起来。>
这不;京城朝阳三环的商务办公楼需要开工剪彩,此地一栋楼一栋楼的建,需要好几年时间才能彻底竣工。>
随后许四海的长城能源位于津门蓟州的电厂也是要开工剪裁,电厂最为急需,为这边和魔都的同时开工。>
这还不算,许四海还要去魔都陆家嘴,见证下自家江景办公楼的奠基仪式,随后马不停蹄直奔金桥,和大舅子柳大双一起培土光纤厂动工仪式。>
在每个城市少不得还要和当地的大佬做些互动,说上些吉祥如意的宽心话,还要喝大酒,车轮战让人喝。>
再加上旅途奔波疲劳,搞得许四海很是疲惫。>
“以后这种事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