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九十二章、超高规格颁奖典礼(2/3)

作者:疯狂的小芦苇
老乡,给他挣了面子,毕竟说起来都是出身皖系。

敬过了这两位,剩下的则是各位总长,范总长不用说,老相识了,然后是汪总长,最后是其他部门的总长,一圈下来也算混了个脸熟。

在外交总长汪总长的陪同下,两人又开始向诸国公使走去,挨个敬过去,以示熟络。

汤皖与这些公使太太倒是认识,但是与诸国公使还没见过,但是这些公使可都是认识汤皖的,用西式的握手礼,与汤皖打招呼。

等到最后一个东方面孔,经过汪总长介绍,汤皖才认真的看了一眼面前的这个矮子,原来就是与汤皖有过“友好交流”的曰本公使日置益。

汤皖不禁有些迷惑,记得自己特意没有给日置益发邀请函,他怎么就来了呢?但是也来不及多想,毕竟人都来了。

“久闻汤君大名!”日置益首先开口道。

“我也是一样,还得感谢贵国手下留情!”汤皖不动声色的说道。

“汤君,以后来日方长。”日置益对华夏文化有些研究,竟用成语回答。

“彼此彼此!!”汤皖说着模糊不清的话。

诸国公使招呼完了之后,接下来就是文化界大拿,任公他们,紧接着就是普益先生。

“皇上,谢谢了!”还有一半的酒,汤皖一口喝完,没有半点含糊,对普益的感谢也是真挚的。

“先生,言过了,举手之劳,能这么热闹,我也很开心!”普益却是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此刻也是心里感叹道。

最后则是自己的好友,都知道晚上还有事,也不劝着喝,打个照面就成,一番吃吃喝喝后,汤皖见差不多了,又独自走上了台子。

现场渐渐安静了下来,汤皖肚子摒着一口气,大声说道:

“尊敬的各位来宾,我谨以代表希望慈善基金会欢迎大家的到来!”

“尤其,对以下出席人员表示感谢:华夏大当家黎黄陂先生;华夏二当家启瑞先生......”

随着汤皖读到名字,黎黄陂事先得到了知会,知道是一个流程,于是站起身来,朝着后面的人挥手,意思就是我是黎黄陂。

然后就是启瑞、各部门总长等,一个个按照顺序读下去,后面的人也按照前面的模样,总之就是混个全场熟,不然只知其名,不知其人。

一段时间之后,等介绍完了现场的大拿,汤皖正式开始了致词:

慈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公益性事业,是人类爱心的生动表现,是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鄙人今天有幸,能站在这里,与诸君共同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华夏有着五千年的恢弘历史,从先秦到强汉,盛唐,再到宋、元、明.....已经足足有2000多年,一直延续至今,未曾有过片刻的断代。

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明都不可比拟的,世界四大古文明,唯有华夏文明依旧屹立在东方,并且它将通过它的顽强生命力,照耀着四方。

然而,我们通过思索华夏文明的传承奥秘,就不得不重视一点,那就是教育,教育是传承的接替者,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把文明完好无缺的交接给下一代。

因此,在华夏文明延续的过程中,教育乃是重中之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辆车,那么方向盘则是在座的诸位的手中,你们指引着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但是车子想要快速的,安稳的,连续前行,则必须需要充足的燃料。

那么一个国家的燃料是什么呢?是青年才俊,是如过江之鲫的青年才俊,他们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

只要他们年轻,那么这个国家就年轻;只要他们永远年轻,那么这个国家就永远年轻;他们便如早晨8点钟的太阳,照耀着这个国家。

但是,一个国家如何才能拥有数不尽的青年才俊,和源源不断的青年才俊呢?

鄙人的答案便是“教育!!!”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给予孩童正确的引导;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一个本来碌碌无为的孩童变成栋梁之材;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8点钟的太阳,每日早晨从东方照常升起。

然而,鄙人自知能力有限,才疏学浅。不过幸得同行人帮扶,共同建立了希望慈善基金会,目的便是要为我国之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薄弱力量。

从第一所新式学堂启用至今,成果斐然,让城外的40多个难民孩子,进入了学堂,未来的他们肯定会报今日之恩,为我国发展添砖加瓦。

第二批10所新式学堂建设事项已经筹备完毕,将在明天开春打开校门,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因此,鄙人代表希望慈善基金会,衷心感谢以下六位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