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两淮救灾一事,针对两淮军区的功过,左梦庚向全军和全国发出了一封公开信。>
这封信堂堂正正,正大光明。>
对两淮军区的大功,进行了极致的褒扬;但是对于两淮军区违反军令一事,也不回避。>
最令人震撼的是,左梦庚将两外军区违反军令的责任揽在了自己的身上。>
并且对此而无法给予两淮军区相关人员功勋一事,进行了郑重的道歉。>
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任何隐私,也没有任何权谋。>
此事一出,可谓是天下震荡,人人为之侧目。>
自古以来,君王高高在上,宛如神明。>
谁敢加一辱于其身?>
谁敢言一错对其人?>
君王是绝对不可能错的。>
君王要是错了,就会零落成泥,神格不在,令天下万民失去畏惧和仰慕。>
可是在夏国,左梦庚心怀坦荡、光风霁月,痛快的承认了自己和中枢的不足。>
两淮军区的大礼堂中,所有军官心潮澎湃,并没有一丝一毫的遗憾和不满。>
面对着如此坦诚心扉的夏王和中枢,他们并不感到什么委屈。>
虽然没有得到荣耀,可是却荣耀无以复加。>
这便是最大的光荣!>
“这个逆贼当真如此作贱自己?”>
远在京师的崇祯也得知了左梦庚的做法,着实被冲击的不轻。>
“这可真是皇爷得上天神助,左贼倒行逆施、自甘堕落,崩坏之日不远了。”>
王承恩围绕在崇祯的身旁,跟着高兴。>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左梦庚承认错误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一个有了缺点的帝王,还怎么服众?>
天下豪杰又怎么会跟随这样一位领袖?>
夏国完蛋了,大明没有了一个强敌,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他们就属于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
崇祯虽然从来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他的身上却处处错误。>
他以为只要自己不承认,把锅甩给别人,他就始终是英明神武的帝王。>
然而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他的所作所为又能骗得过谁呢?>
困在深宫之中的崇祯根本就没有看到,越来越多的豪杰之士正在奔赴夏国。>
大明才是被抛弃的一方。>
湟水和浩门水(大通河)交汇之处的民和,地理位置无比重要。>
这里是河湟谷地通往中原的唯一关口。>
千百年来,中原王朝为了防备高原上的敌人,总是不停加固这里的防御。>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从河湟谷地中冲出来的敌人,并非来自高原,而是同样的汉人。>
喊杀声惊天动地,硝烟弥漫天空。民和的城墙已经摇摇欲坠,守军的眼中满是绝望。>
“援军呢?援军为什么还不来?”>
守将绝望的嚎叫,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他悲愤的回头,看向兰州。>
那边平静如常,一个人影也看不见。>
他明白了。>
援军不会有的,就算他们全部死光也一样。>
兰州城中的官老爷们,不是不知道民和的重要性。>
他们当然也很想派遣援军过来,守住这个兰州门户。可是如今的西北之地,哪里还有可用之兵?>
太阳愈发偏西,由惨白渐渐彤红,战斗也停息了。>
民和城被攻破了,斗大的“梁”字旗插在了城门上,宣告着这里和大明王朝断绝了关系。>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安装最新版。】>
夕阳下沉的方向,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徐徐走来。>
风沙当中羌笛和胡琴饱含着异域的腔调,高大的骆驼和中原的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先一骑的驼峰上,端坐着一位浑身白纱、飘飘若仙、若往若还的美人。>
虽然幕布遮住了她的容颜,但是在这片苍凉的大地上,她就是唯一的焦点。>
看到这个美人出现,尤其是率领的庞大军队,梁越不见任何喜色。>
“告诉兄弟们加强戒备,只怕来者不善。”>
神出鬼没的徐雅晴再一次出现了,这一次不再是孑然一身,而是变成了上万大军的领袖。>
梁越注意观察,发现这支军队的士兵全都高鼻绿眼,比西域的土着还要不同。白袍黑冠,使用的弯刀带着诡异的弧度。>
尤其是围绕在徐雅晴身边的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