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零三节 分兵两路(4.1K)(2/3)

作者:命未康
你兵马越多,你就越急,时间托的越久,你就越慌乱。

霍嬗前面说的把战事控制在一个月结束,也是有着这方面的考量。

没有了西域诸国供给,光凭借着他们自身携带的粮草以及牛羊等物,他们根本就撑不了一个月。

除非他们舍得杀马,那霍嬗就更高兴了,他可以不坏事,让你们慢慢杀。

这是他们的特性决定的,打一波就走,以战养战才是他们的行事规则。

霍嬗就是瞅准了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太把这些匈奴人放在心上,只当他们是来送功勋的。

霍嬗最初想把匈奴堵在西域外面,这一方面因素也是占了不小的比重。

不过现在也还可以,隔断联系就行,东且弥等国补充不了多少,已经差不多被己方给搜刮光了。

至于现在这么个情况,霍嬗为何要兵锋两路,还把大规模兵马放在北侧,而不是放在国家众多,大国不少的南侧,这也是有原因的。

把镇西镇域两军放在北侧,除了霍嬗有意把战场放在北侧乌孙国境内,给他们找找事以外,还有着堵匈奴路途的原因。

这个跟地形也有一定的关系,北侧地形平坦,一马平川,能够直达西域的腹地,而南侧,你首先还得翻山,过来以后河流众多,不太好走。

当然,这个不太好走是相比于南侧。

霍嬗也有些担心他们直接冲过去,然后拉拢了乌孙,直接前往大宛的地盘。

那直接就完犊子了,他攻略西域的计划无疾而终,这趟就算是白跑了,亏大发了。

匈奴十几万大军,二十几万的人口,再加上乌孙和大宛这两个大国,粮草无数,这还怎么打

所以北侧是必须要重兵把守的,而且不灭了这六万大军,匈奴也不敢来南侧。

因为他们也怕被堵了后路,丢失东且弥这个基本盘,二十几万人的马,还有牛羊,那是需要一个很大的草场的。

翻山的时候被突袭,南北夹击了怎么办

翻过来了被东西夹击,没有草场怎么办

所以总而言之,把大量兵马放在北侧,这是必须的

至于这个战略问题,霍嬗也不想给大家多说,因为多说无益,没啥大用。

他们现阶段只需要带好兵马,好好锻炼怎么打仗就行,当好他的工具人就行。

现在一股脑的说给他们,他们也理解不了,还不如边打让他们边理解,印象更加的深刻一些。

而且若是情况万一有了变化,和说的不一样,那霍嬗岂不是很丢脸

“行了,先就这样吧,钟干去负责这两军的后勤,我这边有公孙敬声就行

我对我的眼光有自信,诸位能聚拢在我身边,都是大才,我对你们有信心。

若是你们看到了机会,下了决定以后放心大胆的去干,有我兜底,不用怕。”

众人感动的不行不行的,能碰到这么好的主帅,真是他们人生之中的一大幸事

若不是霍嬗嫌麻烦不收,他们估计早就已经拜到了霍嬗的门下,称呼霍嬗为主公,当起了霍嬗的臣子

“只不过干之前,别忘了给我和彼此来个消息,让我们有个准备”

霍嬗虽然是以开玩笑的口吻说的,但众人都是听懂了霍嬗话语中的意思。

简而言之,意思就是给了你自主性,遇到特殊情况,你可以自己选择做决定,但是还是要以大局为重。

给彼此一个消息,有些准备,万一出了什么事,别人也有一个应对。

“行了,我会让小黑一日来往一次,务必每日事无巨细的把情况汇报于我,我需要用到这些情报,来做出应对。”

“诺”

“那就散了吧,下去做准备”

众将转身离去,钟干也去处理后勤了,不过刘据、霍光、张安世、田千秋、司马迁几人都留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谈论策略了,霍嬗这番操作,并没有和众人商量过,所以现在他准备给几人交交底,查缺补漏一番。

至于司马迁,他就是个记载的,这么重要的大事,田千秋要忙外交文书等事物,这事自然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霍嬗先是问向田千秋:

“诸国可有来信”

“回大都督,乌孙、姑墨、龟兹、温宿还未曾回信,其余三国都有了来信。”

旁边的张安世搭过话茬:

“这几国距离较远,估计他们还需要商议一番,没有来信也属正常。”

旁边的霍光淡淡的说道:

“就怕这一份回信,不到他们家门口,我们等不到。”

霍嬗摆摆手:

“无关紧要,我本就对他们未报什么期望,等咱们到了他们家门口,就由不得他们了,其余三国如何”

“回大都督,山国,危须国,焉耆国都回了肯定的答复。”

霍嬗笑了笑,这是一个好消息啊

“传令给曹宗,让他派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