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三零节 己方的主场(4.2K)(2/3)

作者:命未康
他们知道知道,我大汉眼里容不得背叛。”

“臣领命!”

………

十八日下午,霍嬗带领大军来到了温宿。

天气越来越凉了,不过还不太明显,西域昼夜温差有点大。

霍嬗的大帐中,将领们济济一堂,准备商议此战的事物。

没得时间拖延,明日大军就得行军攻入乌孙,不过说是商议,基本也就是霍嬗安排,他们执行。

“先说说征西军这边,钟干,曹宗。”

“臣/末将在。”

“李广利还未曾归来,等李广利带着那两万大军以及粮草归来之时,在此整军三日。

随后派遣两万大军押送乌孙两万俘虏,以及十万大军足够三月所需粮草一路前行。

在图噜噶尔特山口止路,与我叔父汇合,等候大军到来。”

“臣/末将领命。”

霍嬗这些日子,算了一笔账,好好的想了想随后攻大宛的情况,至于乌孙,他就没多想过,边打边看。

二十万大军攻大宛,听着名头很大,但是细细想来,霍嬗觉得有些得不偿失,太浪费。

浪费粮草,浪费人力,浪费时间,浪费马匹。

而且还有着大月氏以及康居两国,还有西域诸国的随军兵马,所以霍嬗觉得没必要带着二十万大军。

他觉得,带上羽林虎贲六千,冠羽军三万,镇域四万,再加上他叔父的六千湟中,共八万余兵马,他觉得就够了。

谷颲剩下的兵马,都留在这边,赤谷待一些,返回龟兹待一些。

比如说赤谷,镇西就会待在这边,征西会再入冬前返回龟兹。

这样的安排,是在乌孙之战过后的安排,这也是为何不把兵马直接留在龟兹,而要带过来的原因。

而且霍嬗的这些安排,里面的谋划很多。

先说带的这八万兵马,羽林虎贲,冠羽军,还有那六千湟中,都是中军,这是必带的。

至于为何带着镇域,而不带着镇西,这有两个原因。

一个当然是赵充国和李陵的缘故,赵充国虽然受降了右谷蠡王,但是杀敌数量远不如李陵。

霍嬗需要帮他刷刷功劳,因为霍嬗对于他日后会有很重要的安排,那就是西域大都督这个位置。

不说遍观整个霍嬗麾下,就说遍观整个大汉,霍嬗觉得都没人比他更合适了。

这也是霍嬗不把他安排在羌地的缘故,羌地比西域更合适他,但是盘子太小了,霍嬗对他的期望很高。

至于领一个原因,那就是赵充国麾下的兵马了,他的麾下除了镇域一部,其余的都是右谷蠡王麾下部落兵马。

霍嬗有意把他们安排到大宛,随后没打算带他们回来。

能够安排到大宛的,也就只有右谷蠡王麾下部落和他自己的部落了。

他自己的部落霍嬗不可能把他们安排到这么远,放到近处看着才是正确的。

首先右谷蠡王不安分,这点倒是无关紧要,霍嬗会带他回大汉,主要是右谷蠡王部兵马实力太强大。

所以放到赤谷就是这个原因,至于赤谷,他从没有还回去的想法。

大宛是麾下部落,龟兹有麾下部落,把右谷蠡王部夹到中间,两方仇怨,更安全。

而且右谷蠡王部实力强大,还可以震慑一下乌孙。

至于为何不把麾下部落放到一处,这是因为人太多了,分弱实力。

至于迁移的问题,这个简单,匈奴游牧和军户可不一样,他们可以边放牧,边慢慢的迁移。

所以把军户安排在东,除了以前说过的原因,还有这个原因存在。

这个情况后续可能会有一点小变化,但是基本大局也就是这样了。

伊吾是军户。

车师是军户。

东且弥是军户与霍嬗麾下老部匈奴游牧混杂。

龟兹是军户与右谷蠡王麾下部落混杂,龟兹原人民估计这一冬过去剩不下多少了。

赤谷是右谷蠡王部,日后的镇西部。

大宛是右谷蠡王麾下部落,日后的镇域部。

至于为何霍嬗要把他们分这么散,横跨整个西域,弄在一起,岂不是实力会很强大?

一方面把影响力铺开,让整个西域都感受到大汉的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敢合在一起,过个几十年容易出事。

分的散有分的散的好处,各方日后可以制衡。

而且就算是霍嬗把他们分散了,但哪一个不是西域中的大国实力?

加在一起一百三十万人口,兵马三十多万,西域诸国要是不想被犁一遍,他们就不敢招惹。

这么慢慢下来,大汉不衰弱,过个十几年整个西域都会在大汉的掌控下。

而大汉百年之内不会再衰弱了,就算衰弱了,只要西域这些人的忠心不出问题,西域也就不会有问题。

至于再往后,霍嬗没有那么的乐观,出问题是必然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