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蹊跷。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被你的好妹夫,公孙止害死的。
什么!?
冷静!
一把抓住裘千仞的臂,宋侠可不想他话没有说完就发狂。
如果我的情报不差的话,你的妹妹应该被其夫打断了四肢。投入了绝情谷里丹房下面的关陷阱里……身为人兄,不管出家在家。那怕你一碗水端平。你的妹妹终究是被人害死的,所以我希望你能陪过儿去襄阳。而路过绝情谷。尽可下丹房陷阱一探。无论如何,至少找回令妹的尸骸。宋侠没说裘千尺没死,那洞穴实际的位置也不详。但是与丹房下的鳄鱼池连接是肯定的。至于里面鳄鱼……如果不出意外的,根本就是摆设。不说杨过此时比原著绝情谷时期强了多少,如果昔年铁掌水上飘的裘千仞打不过几条鳄鱼的话,那才扯蛋了呢……
可是我……
此时裘千仞不停的颤抖,一直修习佛法的他内心正在不停的挣扎。其实宋侠也明白他在挣扎什么。大家都知道,佛家崇尚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理念。面对困苦的态度是‘逆来顺受’割肉喂鹰,舍身饲虎。还有孔子的‘以德报怨’等等。裘千仞正是受制于这种思想,听到妹妹含冤而死,心中的杀意自然爆发。然习惯的去压制……
其实以落到下乘……
因为这些都是断章取义的说法。也不是说裘千仞被一灯骗了。而是所谓的循序渐进,你对没学负数的小学生说五减七等于负二试试。
而这些话为什么会被曲解呢?其实根源还是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希望民众成为“以德报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报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统治。
孔子原话是回答以德报怨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文翻译成白话,就是,孔子的学生问孔子:我能做到以德报怨,不错吧?
孔子说:如果你以德报怨的话。那你用什么来报德?所以,应该以直报怨,而以德来报德。
这里的德。是有恩德的意思,而怨则是仇恨。别人伤害了你。你用恩德来回报,那你怎么面对那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
而佛祖当年割肉喂鹰。其实是因为鹰要吃兔子,佛祖救了兔子。鹰不愿意了,说我不吃它我就会饿死,所以佛祖就从身上割下和兔子一样重的肉,补偿给鹰。这里讲的众生平等,慈悲救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味了,甚至舍身饲虎也是因为佛看见母虎饥饿,眼看就要吞噬幼崽,佛不忍此人间惨剧发生。才舍了身给老虎……这里有母虎要吃幼崽的前提。没这个前提,舍身饲虎不就成单纯自杀了吗?佛经里讲自杀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呢。
而裘千仞明显是粗浅的曲解了佛法的真实含义。(相信很多读者也是……)
当然这大概也是一灯有意为之,因为按照原著,裘千仞杀性太重,出家后貌似完全听不了经文,午时还会发狂。反正林林总总,就更别提他能付理解佛经真实的意思了……经文不翻译、不讲解你们谁听得懂??
所以他虽然出家,但没有原著中大彻大悟之前,修佛的境界基本处于想慈悲,但是慈悲不起来的尴尬境地。真是……白瞎慈恩这个法号了。
而这时——
慈恩那~,没想到你出家这么多年。貌似还没我一个在家人理解佛法来的透彻。出家人慈悲为怀没有错,但是看来你还不了解真正的慈悲为怀呢……
对于恶人,佛祖的慈悲就是现愤修罗怒象。而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乃是那成佛之人杀死了十恶不赦之大恶人之后,放下了屠刀,然后他成佛了。
当然,如果按照经书上的意思,应该是这位成佛的僧人慈悲这个大恶人,不想他在作下大恶。因为这个大恶人还要杀死十个好人。苦劝无果,所以这个僧人才杀了他。当然,这种慈悲我是做不到。我要做到就成佛了!而你也是。
不过这种行为,于我辈侠义并不犯冲对吧~。
那么反过来,不说含冤而死的是你的妹妹,就算她不是你的妹妹,你身为一个‘人’一个修佛的‘好人’是不是应该管一管这件事呢?‘江湖’的怎么形成,别说你不知道。
但是我出家人要戒初杀戮,我……我……到了此时,裘千仞虽然心动,但是依然拿那些表面功夫说事,最后更是嘀嘀咕咕的念起经文来……
混蛋!如果杀一恶,可以救十善,连你们的佛祖都会去杀!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念的经文是想给你的妹妹超度,你是修了十多年的佛,但是我绝得你完全修到鬼身上去了!!就你这样的和尚念得的经文能超度亡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