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号,张超开着桑塔纳,带着张正农,海洋,火雨前往红星玻璃厂。
卫城陆冲各开一辆东风卡车,跟在桑塔纳后面,来到红星玻璃厂。
沈老看到张超来了,哈哈大笑:“怎么样,这车子感觉如何?”
“好。”张超拍拍车顶,微笑道,“坐在车里不风吹雨淋的自然好。”
沈老笑:“没有想到,你会说这话,也行,这话也是真的。”
他朝张超走近,压低声音说道:“我更没有想到的事,你居然赚了那么多钱,能买三辆车!”
“那年底,我们的分红岂不是要让我大吃一惊!”
当初建立日化品时,张超还没钱,是沈老和赵青果投资的。
没有想到,短短几个月,张超这个没钱人,居然都能买三辆汽车!
张超微笑道:“日化品没赚钱,是上次辣椒狠赚了一笔,但买了三辆车后,也没多少。”
沈老轻哼一声:“你说的没多少,也比我想像中要多。”
话是真的,高兴也是真的。
张超这人比他想像中还要好,只要张超好,他们这一批老头子,也会过的很好。
沈鹏来时正好听到这话,他疑惑问道:“没多少那你还一口气买三辆车?”
在他心目中,钱得留着慢慢
用,而不是一下子花光,等到想用钱时,才发现钱不够,那怎么办。
张超知晓沈鹏的想法,许多人都是这样子想的,赚了钱之后放着,不敢拿出来花,怕有事时手头紧拿不出来救急。
可有时这些是不能避免的。
张超笑道:“买车也是一种投资。不管是辣椒还是罐头,肥皂洗发水,都是需要车的。”
“总不可能每一次用车时,都舔着脸去求别人吧?”
“求到了还好说,若是拉下脸来了没求到,那可不是丢脸的事,而是厂子要倒闭的事。”
“所以,把车子买来,有备无患的总是没错,交通工具不能差。”
“而且,我们这次出去推销车窗玻璃,若是没有车,这玻璃不好运,跑来跑去也不方便。”
手上有车,做什么都方便。
沈鹏听后,轻摇头:“我不这样想,可能是我没处在你那个位置吧?”
“也许。”张超不想再在这个话题上说事,他转移话题,“东西都做好了吧?”
二十几天前,他把车型号和车窗玻璃的事教给沈鹏,让他做出玻璃来后,他们去推销。
后来,又把张卫国借赵青果手给他的笔记本也给了沈鹏,让他把这些车窗玻璃也做出来。
“好了。
”沈鹏起身,带张超去车间,“都按着你说的,木框架,还有绳子,软布条都准备好了。”
张超来到车间,看到做好的车窗玻璃上,都贴着型号标签,方便大家认取。
沈鹏做事认死理,一根筋,你只要交代好了,他就会把这事做的很精细。
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不同型号的车窗玻璃,搬到车上去就行。
只是,不管什么玻璃都是易碎的,特别是在移动过程中,更容易裂开,哪怕加了钢化,也会碎裂。
虽是如此,张超他们也得想办法把玻璃抬到卡车上。
首先就是要把专门为玻璃做的木框架子,搬到车上固定好,再把玻璃一块块抬上去。
这些玻璃得紧贴在一起,别让它们滑动碎裂,底下垫着软布条,减少震动。
最后还得用绳子把玻璃绑起来。
为了不让玻璃把绳子磨断,还得把玻璃边缘包裹起来。
林林总总,这些都是时间,都是磨难。
怪不得那些人都不想生产大型玻璃,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万一这车子在路上开时,磕了碰了,玻璃碎了,哭都没地哭去。
可正也是因为如此,所以张超更加确定要做车窗玻璃。
想他人不敢想,做他人不敢做,才能走
在他人前面,成为吃螃蟹第一人,赚到他人还不敢想的第一桶金。
虽然过程艰辛,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家把需要的玻璃都抬到卡车上后,才发现自己后背早已被汗水打湿。
可他们也知道,现在还不是该放松的时候,得把玻璃运到地点,并推销出去,才算是成功,才是他们开怀笑的时候。
张超开一辆卡车,带着海洋张正农。
卫城陆冲带着火雨,开第二辆卡车。
第一次出行做这个推销,张超说两辆车不分开。
一前一后朝隔壁县城而去,他们生产的车窗玻璃第一枪正式打响。
沈鹏看着远去,开的慢悠悠的卡车,问沈老:“爸,大老板会成功吗?”
“不成功也得成功!”沈老声音坚定,目光睿智,“他做了这么多,他不会允许自己失败。”
只有打响这个头,后面就会顺利,玻璃厂也会越来越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