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9章 粪土重于万户侯(2/2)

作者:
较相信他身上的深绿官袍。老汉家也是个院,几间夯土的房屋,家里比较简陋。院里没有水井,但有个靠墙角的茅厕。张超推门进去,立即被那股味道给差冲晕了,他已经好久没用过如此原生态的茅厕了。用几根木头搭了一个棚,边上围着些柴薪,然后上面盖着茅草,里面很的空间挖了一个坑。就这样简易。张超强忍着好不容易上完,赶紧逃一样的出来了。“老丈,你家这茅坑都满了,污水四溢,怎么也不清理下啊。”老头子坐在院里太阳下编着柳条筐,闻言头也没抬。“我儿子去终南山里给人烧炭去了,不在家,没人弄哩。”张超有些奇怪,粪便可是极好的肥料啊,他记得使用粪肥应当是早已经使用了的事情啊。怎么现在长安城里百姓家的粪便却没人要?张家沟的百姓都知道积粪。甚至有空时,还会背着筐子去捡牛羊拉在外面的粪,一都不会放过。“是有人来收粪,但他们收要钱的。”不对吧,不应当是那些来收粪的给钱给住户吗?他记得到了明清的时候,各个城市里都有粪场,有专门的收粪人,甚至还划分地盘,谁敢越界,就会争斗的。好像他记得曾在史书上读过,唐朝时有两个富翁比较独特,一个富翁是专门在长安城里搞废品回收的,后来成为巨富,另一个更传奇,那个就是专门收粪然后卖给郊区百姓的。张超觉得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的,也不急着走了,打了勺水洗了手,然后就蹲在老汉旁边,看着他编柳筐,然后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他聊天。老汉虽家住长安,京师百姓,但家境也一般。老汉腿脚不便,年纪又大,干不了什么活。儿子到了冬季便去终南山给人砍柴烧炭,儿媳则是帮人浆洗衣服,几个娃现在在媳妇娘家里,老汉一人在家,便编些柳筐,也算是能挣是。按老汉的,长安城里是有收粪的,但那些人是官府安排的人,他们会定期过来清理百姓家里的茅厕,以及街上的公厕。不过不是免费的,得收钱。虽然不多,但每次都收,老汉家里条件不好,便一直都是由儿媳乡下的兄弟过来清。他们帮着清理了,顺便还能把粪拉回去用。“长安城里都是这样吗?”“都这样。”老汉道。张超听的眼中放光。如果现在长安城里还没有出现那种职业的收粪人和粪场,仅是官府安排人在做这个事情,他们还要收钱的话,那张超觉得这里很有机会啊。商机,很大的商机。长安城现在虽没有百万之家,但十多万户是有的。就算除掉驻军和宫廷等的人口,也还有很多啊。人多,自然就粪多。而粪是什么?对于没有化肥的唐代农民来,那就是宝啊。但为什么长安城现在没有出现一个粪肥市场呢?张超觉得可能一是受阻于战乱,没发展起来,二来可能是唐朝对粪的加工不足。听老汉那些人收了粪过去,也只是简单的倒在一些挖的大粪池里,然后卖给那些附近的菜农。菜农们拉车过来拉粪回去种菜,更远的农民因为运输不便,很少会特意来买粪。粪多,可缺乏加工手段,又运输比较困难,因此供大于求,所以才会出现老丈家里粪坑都满了的情况。娘的,他们不会粪肥加工,我会啊!(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