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九章 端倪初现(1)(1/2)

作者:河南老张
第五十九章 端倪初现(1)

齐天翔慢慢放下手中的材料,想了一下,神情严肃地看着张建国,认真地问:“这些东西,除了我之外,还有谁看到过?”

“还没有让任何人看到过,除了我们纪委内部具体办事的同志,知道这些东西的不超过五个人。”张建国端正坐着,认真地回答着:“就是省纪委那边,也是想向您汇报之后,再向他们汇报。”

齐天翔满意地点点头,知道张建国话里的含义,谨慎是一个方面,可邀功的意味也很明显,就微微笑着温和地说:“你这样的作法很好,保密有时候也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很大程度上比调查取证更为重要。”

齐天翔说着话,看着正襟危坐的张建国,不由笑出声来:“你别这么严肃好不好,知道你们军人出身的干部素质高,仪态端庄,可老这么端着,你不累,我看着都累。”

也许还是有些紧张的原因,在齐天翔轻松的话语调和下,张建国慢慢放松了下来,赫然地笑着说:“习惯了,自觉不自觉地就成了这样,怎么也改变不了。”

“好习惯当然要保持了,养成不容易,需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坚持,丢掉了实在可惜。其实认真,想想习惯是什么,约定俗成的就叫规矩,个人站上公布违法违纪事件及处理结果的方式很好,但我看还是应该扩大传播范围,扩大影响,不妨可以借鉴法院、公安和银行的办法,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老赖、违章及不守信用的人和事,你们也可以让那些不守规矩,不遵纪律的人和事露露脸。”

“这样是不是会有什么负作用,毕竟网站曝光还有个限度,媒体发布就太过张扬了。”张建国有些为难地说:“我还是担心会不会激化问题,出现什么难于预料的事情。”

“你担心会有人受不了刺激自杀吗?你以为我们的官员脸皮就这么薄,就这么像鸟儿爱护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护自己的名誉和职业尊严吗?”齐天翔脸色立即变得阴冷,话语也像冰冻了一样,有些阴森地笑着说:“如果我们这些拿党的纪律都不当一回事的人,还把通报当一回事,甚至为此闹出点动静来,也还真是值得我尊敬了,我到很想看看会是什么人。见到过畏罪自杀的,你见过闻过自杀的吗?”

“我们回去就仔细研究方法,既有达到效果,也要防止极端事件发生。”张建国看齐天翔有些激动的神态,赶忙解释道:“主要还是不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不能因为疏漏带来意想不到的阻力。”

“你这样的考虑很好,站在部门的角度看待全局工作,这种方法和态度很可取。”齐天翔恢复了自然的神态,温和地笑着鼓励着张建国,慢慢地说:“今天跟你说这么多,一则是遇到我熟悉的工作了,难免多说几句,另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考虑你送来的材料。”

说着话,齐天翔不自觉地站起身来,慢慢地在办公室里踱起步来,似乎陷入了深思之中,过了一会才停下脚步,坚定地说:“首先表明我的态度,那就是有案必查,有贪必惩,这是原则,绝不含糊。只是方式和方法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动静相宜,分门别类。简单地说,就是以这些案件线索为主导,一条线向上继续追查,不管涉及到哪个部门,或者那个人,都要一查到底。另一条线是往下查,牵扯到的人和事就要尽可能地梳理清楚,这样既可以稳固证据链,也可以打击和震慑更多的人。纪委反腐我历来主张不是打歼灭战,不是消灭了多少敌人,收复了多少高地,而是战役的意义,对全局战略起到了什么作用,挽救了多少人,这才是最主要的。”

“而且,反腐也不是立足于打虎,而是打虎的同时震慑了多少大虎小虎,而是使得老虎收敛了多少?并且要立足腐败现象来惩贪治腐,对于那些够不上大虎的老鼠苍蝇,更要加大惩治的力度。”齐天翔神情又变得严峻起来,缓缓地说:“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真正见识大虎的几率又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对党和政府的印象,是从基层官员身上感知的,也就是基层官员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有时候做再多的事情,再多的惠民行动,仅仅是一个蛀虫的存在,所有的努力就消失殆尽,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就是这个道理。这些基层官员是谁?可以是市场管理员,可以是社区干警,也可以是街道办公室或居委会主任,甚至可以是村委会主任,这些小官接触到的都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损害的却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小官大贪尚且可怕,与黑恶势力勾结简直就是祸国殃民的行径了,不有效地打击,什么样的改革措施和惠民政策,都将是空中楼阁。”

“齐书记分析的太对了,也太及时了,简直让我受到了一次党性教育一般。”张建国钦佩地望着齐天翔,既有恭维,可更多的还是佩服地连声说:“您这一指点我这思路全开了,以前总是苦于无法配合中心工作,这下终于明白了。”

“说这些,其实就是让咱们市纪委帮助区县纪委,或者说乡镇街道,以及企业派驻纪检组,做一些他们本该做的事情。不管是能力,责任心,还是工作积极性,基层工作的方向性和主动性都差强人意,需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