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一十七章 工业现场会(15)

作者:河南老张
第二百一十七章 工业现场会(15)

“请主持人原谅,我有些跑题了,请允许我再说几句,请大家理解。”齐天翔站起身,微微向主持人颌首作着表示,又向着台下鞠了一躬,面对全场爆发的掌声,停顿了片刻,又接着说:“说完了曙光厂的样车,我再耽误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说说另一个实际的例子,那就是坐在我对面的沂龙集团的情况。”

齐天翔的话语立时引起了全场一阵躁动,并都把注意力转到了王大龙身上,使得王大龙顿时局促了起来,有些不安了。

“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生存环境什么样,以前尽管也接触到一些,但毕竟了解的不多、不深,这次有机会调研了华沂市的沂龙集团,这是我看到了为数不多的民营企业,不能说具有共性,只能是一个样本。”齐天翔望着王大龙紧张的神情,缓缓地笑着说:“沂龙集团是脱胎于乡镇企业的民营企业集团,是王大龙由一个面粉厂和煎饼作坊发展而来的,做大了的企业无偿将所有权交给了村集体,成为沂龙村的集体资产。这就是一个农民的觉悟,一个农民企业家的高度。”

齐天翔富有激情的话语,立即引发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大家都把钦佩的目光投向了王大龙,以至于他一时手足无措地愣在了哪里,还是骆彬灵活应变,机智地走到王大龙身边,请他站起身向大家致谢,才算是缓解了王大龙的尴尬。

“一个多月前,我就应该有机会去接触这个企业,去感知王大龙同志的高风亮节,可惜由于种种的原因没有成行,这有自己身体的原因,也有认识和感知上的误导。”齐天翔淡淡的解释着,随即转换了口气接着说:“沂龙集团立足农业,从一个面粉厂开始,逐步涉足养殖、禽蛋,果业加工,油脂和有机蔬菜,全村都是沂龙集团的员工和生产者,也是实际收益的获得者。这样的民营企业我见到的不多,这样的经济形式在全省也没有几家。”

“在沂龙集团产点等经济模式,做精做大之外,还把商场开到了网上,认真参与商业竞争,凭借品牌和老字号的影响,做好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同时对经营服务进行精细化处理,将商场开到社区,开到广大的农村,以品牌占有广阔的市场。”

齐天翔微笑着对杨福军轻轻地摆摆手,请他坐下,然后才接着说:“杨福军的河百集团要下乡、进社区,王大龙的绿色农产品要进城、占领城市人的餐桌,这样的对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我现在还不敢断言,但我能断言的是,这就是创新,这就是发展,这就是民生,值得我们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去积极探索尝试,去开拓属于自己的市场。”

齐天翔说完这些,站起身来向主持人微微颌首示意,然后转过身,向着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面对如潮的掌声微微地笑着,缓缓地坐了下来。

齐天翔的问题回答完之后,骆彬身后的大屏幕上立即显示出网络评价,只见一片点赞和喝彩,这也出乎了所有人,包括齐天翔的预料,也表明了齐天翔的回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现场和网络的一致好评。

随后骆彬又将手伸到了箱子里,拿出了一个卡片,是向盛丰提问的,还是探讨房地产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影响的,问题很尖锐,盛丰的回答也很精彩,不但正面解答了问题,也进一步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下来一个个的卡片被骆彬取出箱子,既有向罗剑和吕山尊提问的,也有直接询问刘富平和王大龙的,清川被提问到的不多,最多被问到的是马万里和国资委,诘问不断,大多都是质疑国资委的作用和意义的,尽管马万里已经做好了准备,可被众多问题还是弄得有些狼狈。

齐天翔又被问到了几个问题,但善意的为多,齐天翔都一一进行了认真的回答,自始至终保持着优雅的谈吐和风范,获得了极大的好评。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