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三十七章 缜密谋划(5)

作者:河南老张
第四百三十七章 缜密谋划(5)

海东市到德清市一路高速,德清市到南山镇所在的矿区,也是一条通畅的省道,在警车的引导下,齐天翔及考察团的车队,没有任何阻碍地就赶到了南山镇。 也正如李铭风所言,中午赶到南山镇休息。

正是旅游旺季,南山镇呈现出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原本在南山镇建设索道,立意就是为了缓解南山景区主道巨大的人流压力,有些借机取巧的意味,使得原本与南山景区无关的南山镇,借南山之名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南山镇与南山无关,是当地很多人都清楚的事情,可却因为一条索道与南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很多游客到此,就是为了从这里登南山,将这里视为南山古道之外的另一条路径。

南山是横亘在滏阳市和海东市之间的山脉,古属临海郡管辖,自古即为道教众多名山之一,因传说中众仙在这里修炼得道,并在滏阳登仙阁泛舟出海而声名遐迩。同时作为沿海凸起的山脉,奇峰俊秀,松涛林海而成为休闲胜地,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登山慕仙,寻古探幽,留下来众多的诗词歌赋,以及满山的书法铭刻,成为诠释名山盛景的最佳佐证,更是成就了一段段佳话,引人入胜,令人向往。

由于山势是从南向北缓慢沉降,滏阳市处于南山向海一面,不但有登仙阁,临海居,修真宫,以及道观、别院,香火鼎盛,更有着十八盘古道盘旋蜿蜒,直达南峰的修仙宫,成为千百年来登山慕仙之人必走之路。尽管近年来临山也建起了索道,可也只是从山门到北峰的这一段距离,从北峰到中峰,以及修仙宫所在的南峰,还有很长一段崎岖的山路要走。

南山镇处在南山的断壁之下,因地处南山之南而得名,原本只是一个地名,面对的是南山的悬崖峭壁,自古就因交通闭塞而少有人烟。只是由于百余年来德清县的黄金采矿业从无到有,南山余脉的深山里蕴藏着丰富的黄金矿藏,这里才逐渐有了淘金客,有了不少拖家带口的定居者,以采矿和选矿为生。建国之后,国家对黄金矿产实行集中管理,众多的采选作坊或被取缔,或并入国有矿山企业,这里成为矿区,由黄金企业进行建设和管理。

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职能之后,依托黄金集团原有的矿区,恢复了已撤并的南山镇,作为一级基层政府,可实际上还是为黄金集团和矿区职工家属服务。

随着黄金采选权的放开,德清市的黄金采选业陷入了国有、乡镇、集体、私营多头并举的混乱状态,使得原本就接近枯竭的黄金矿产迅速由盛转衰,最后经过治理和整合归并到黄金集团之中,可却是将一个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满山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推给了集团,几年的时间就将集团拖累的难以为继,甚至到了破产倒闭的边缘。

作为当年的省纪委书记,省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专职副组长,齐天翔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来到德清市,实施企业脱困和转型升级工作。

摆在齐天翔和集团领导面前的问题很多,首先是黄金接续矿产资源不足,南山和周边资源集聚区储量几近枯竭,可以继续挖掘的矿产,,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出行,也多了一个亲山近海的选择。

随着南山索道的投入使用,南山镇作为南山景区游客集散地的作用发挥了出来,成为了南山景区有力的补充,当初担心索道建成,会极大分流滏阳游客,影响作为旅游城市经济发展的忧虑,没有成为现实,反而因为上下山的便利增加了登山游客的数量,扩大了旅游门类和收入。

最为关键的是此举不但使黄金集团顺利转型,而且极大地提振了集团干部职工的信心,使得黄金集团在逐步稳定主业的同时,利用废弃的矿渣和尾矿,进行二次加工,形成了化工、建材、肥料等产业,以及旅游、种养殖、林木经济等环境生态协调的绿色产业,继续成为德清市,乃至海东市重要的国有企业和利润大户,发挥着稳定社会、繁荣地方经济的作用。

随着职务和职责的调整,齐天翔随后来德清市的机会并不多,只是对于黄金集团的发展,默默地关注着,与方永新也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对方永新的能力和人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不居功、不自傲,不获取身外利益,到点就退出,不留恋,不拖泥带水,这是方永新最值得称道之处,认为这才是国有企业负责人应该有的品行,应该有的精神境界。

方永新退休后,到海东市人大担任副主任,是齐天翔建议的,也是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为企业发展做出了一辈子的努力,政府应该为他的下一步做好安排,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能够得偿所愿。

这次来海东市,齐天翔也就是想看看方永新的现状,看看黄金集团的变化和发展,这是他的心愿,也是心中的希望所在。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