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廖北风猜想的两种情况都不对,中平尚武放弃三零七高地可不仅仅是为了执行联队长的命令,以图自保那么简单。
更主要的是向整个大局妥协。
毕竟这一仗的主要攻打目标在罗文峪,马蹄峪这里只不过是罗文峪的侧翼。
能打通马蹄峪对曰军来说自然是锦上添花,可要是打不通马蹄峪,能将马蹄峪上的守军牵制住,那也同样算是达成了战略价值。
这一点中平尚武原本并未领会其意,他从出兵开始就一味的认定要攻破马蹄峪,可实际上早川联队长对他这样的败军之将,根本就不抱信心。
这才是导致中平尚武真正丧失斗志的根源。
正如中平尚武判断的那样,曰军从早上发动进攻开始,其重点火力便集中在罗文峪一线。
这一点通过飞机坦克等重武器的分部便可作出判断。
就连一开始针对马蹄峪的山炮、野炮,也在一轮覆盖式轰炸后,转回到罗文峪一线。
很明显,马蹄峪这条战线和罗文峪相比,曰军更加侧重于罗文峪。
而在马蹄峪这边战斗呈对峙态势之时,罗文峪一线的战斗则进入到白热化。
曰军集结步兵、骑兵、炮兵联合近六千兵力,从半壁山开始进攻。
为了切断我军在罗文峪防线上的首尾兵力,曰军尤其对罗文峪左侧的山楂峪阵地采取了重点针对。
战斗打的无比惨烈,期间更有二十余架轰炸机对山楂峪阵地上展开猛烈轰炸。
而阵地的争夺上,敌我双方得失不下十余次。
我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但在将士们奋不顾身的与敌人血搏拼杀下,敌人的战略意图终不能达成。
时至夜幕降临,敌人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对山楂峪展开猛烈进攻。
炮弹将山谷地形都炸变了形,可却仍旧无法拿下山楂峪阵地。
同样是罗文峪侧翼,相比起山楂峪的惨烈激战,马蹄峪这边就显得轻松多了。
一个下午的时间,马蹄峪正面战场上,中平尚武仅发动了两次不温不火的攻势。
且还不是针对马蹄峪而发起,主要目标就是针对夹在两军中间的皇协军。
严佑常的一个团,经过一早上的消耗后,损失了三分之一人马。
虽然他已经主动向二二四团投诚,但这家伙太过精打细算。
嘴上说投诚国军,实际上之所以没能登上长城,主要还是和董升堂之间谈不拢收编后职位分配的问题。
严佑常是上校团长,他有自己的底线,即便是投诚,他也不想失去带兵机会。
但董升堂对严佑常可没那么放心,要是让严佑常继续带兵,指不定什么时候又来一个阵前倒戈。
前车之鉴就在面前,这种人的危害有多大不言而喻,董升堂自然不敢冒险。
而严佑常又是一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人,他以手中兵力为筹码,宁可在城外布防都不肯妥协董升堂给他安排的团部参谋一职。
在严佑常看来,他和董升堂是一个级别的团级干部,没道理投诚之后交出兵马,去挂名一个虚衔。
而且严佑常也是聪明人,董升堂的用意他很清楚,那无非就是变相的削弱他手中兵权。
一旦他手上真的连个兵都没有了,他可能连参谋这样的虚衔都没资格挂。
所以他必须得坚持,哪怕投诚后军职下降到营长、连长他也认,唯独就是没办法接受参谋一职。
说到底严佑常就是没有安全感,而这些兵就是他安全感的源头。
当然,严佑常也不是没想过眼前面临的情况,小鬼子不会放过他这是肯定的。
但老实说,严佑常现在巴不得鬼子来打他,只要他能挡得住鬼子,接下来他反而能更好的抬高身价。
只是他太过高估自己的能力了,面对中平尚武一个步兵中队外加炮兵中队的配合进攻,他手上的兵力仅仅只是应付鬼子一次进攻就折损了一半。
面对鬼子第二次进攻时,他手上那一个团就彻底蔫了。
三百多号残兵败将士气涣散,中平尚武的炮击才刚刚开始,丧失斗志的士兵就朝长城蜂拥涌了过去,纷纷弃严佑常于不顾。
开玩笑,这可是要死人的啊,谁都不是傻瓜,都到这个份上了还去给严佑常当枪使。
溃不成军啊,看到那些冒着炮火都要冲出战壕的部下,严佑常心里最后的一点希望都破灭了。
他没有去阻止,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他也阻止不了。
而他自己又拉不下脸来,去与董升堂再谈起收编后的职位分配。
“团座,咱们现在怎么办?”警卫连连长苏彦丁没走,这是唯一还愿意跟着严佑常的兵了。
“你也走吧,投奔国军还能有个好前程。”严佑常一脸黯然,长叹出一口大气,颇有股解脱的意思。
“我这条命是你救的,虽然你确实不怎么样,但我愿意和你并肩作战,做最后一搏。”苏彦丁伸手递过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