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五章 应验(2/3)

作者:徐猫儿
”徐如意转身,向着马家集的方向迈步:“走吧,时间不早,该回去了,还有不少事情要忙呢。”

。。。。。。

文华殿

黄子澄声泪俱下,跪在地上,向朱允炆泣声道:“陛下,削藩之事,宜早不宜迟啊燕王三子如今都被扣在京中,燕王心存顾忌,必然不敢轻举妄动,我们正好着手削藩啊”

刘喜站在朱允炆的身侧,有些好笑的看着黄子澄的表演,偷眼观瞧,朱允炆也是眉头紧皱,似乎有些不耐,也有些犹豫。

徐如意离京至今已经将近半个多月的时间了,这段日子里,可教黄子澄抓住了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到文华殿来这么一出。朱允炆烦不烦不说,刘喜倒是觉得挺有意思的。读的书多就是不一样,“请陛下下旨,着手削藩。”其实就这么简单的九个字,黄子澄每天都能扯出一番长篇大论来,从三皇五帝,一直说道两宋蒙元。圣人之言,前车之鉴,有的没得,只要能靠上点儿边儿,他都能扯进来,这确实也是一种本事。

和刘喜不同,朱允炆的心里却很烦躁。亏得现在百官奏章有方孝孺和解缙帮忙批阅,不然的话,每天听上这么长一段”评书”,他也就不用睡觉了。

虽然很烦,但每次黄子澄请求觐见,他还是同意了,从来没有拒绝过。毕竟这是他的老师,心里还是有些感情和依赖的。如果在他的心里做一个排名,黄子澄肯定排不上第一,但也绝对出不了前五之列。而且今天和以往有些不同,因为黄子澄终于说到了一个点子上“朱棣的三个儿子如今都被扣在京城,或许朝廷真做点儿什么,他也不敢有反应”

想到这儿,朱允炆终于开口了:“黄卿家,削藩毕竟不是小事,不能一蹴而就的,你心中可是已有了万全之策”

闻听此言,黄子澄差点儿激动的昏了过去,连忙开口道:“陛下,陛下,老臣耽心竭力,早已成竹在胸。天下藩镇,论实力,燕宁最强,其次便是蜀晋,财大势雄,可惜胸无大志。

此四王不可妄动,但除此四王之外,其他藩镇对朝廷而言不过疥癣之疾,朝廷哪里会怕

便以湘王为例,就藩荆州,好读书,喜谈兵,尤善道家之言。可荆州富庶,却无兵事。之前蜀地叛乱,他曾奉先帝旨意,遣兵相助,却无一人回还,正是空虚之时,臣以为,不若就从湘王下手”

“朱柏”朱允炆思称良久,却还有些犹豫,最后开口言道:“黄卿家,给朕一点时间,朕明日再给你答复如何”

“这。。。”黄子澄想了想,也不好逼得太甚,便叩首道:“陛下,臣一片丹心,天日可表。所思所言,具是发自肺腑,还请陛下慎思。”

说完,黄子澄叩首而退。

大殿之中一时陷入沉静。

良久,朱允炆揉了揉额角,轻声道:“一时冲动,不该让如意离京的。”

刘喜闻言笑道:“陛下,我们做奴婢的,主子有什么事情,自然都要尽心竭力。官银被劫是大案,让徐公公身为东厂厂公,亲自去查,也是正理。”

朱允炆笑了笑,没有说话。

刘喜看看天色,又问道:“陛下,这个时候,方学士和解学士那边应该差不多也把今天的折子批完了,奴婢给您拿去”

“去吧去吧。”朱允炆点点头,挥手道:“不用叫别人进来伺候了,朕想一个人静静。”

“是。”刘喜应声告退。

出离了文华殿,刘喜却没有往文渊阁而去,而是七拐八拐的来到了一处偏殿之中。

“怎么有事儿”李彩娱看到刘喜,颇有些意外。

“有事。”刘喜皱眉道:“门主临行之前曾说,他不在的日子里,朝廷的政务让咱们少搀和。不过有一点,不能削藩。”

“门主确实说过。怎么黄子澄把皇上说的动了心思了”李彩娱笑问道。

“嗯。”刘喜有些疲倦的在李彩娱对面坐下,翻起一个茶杯,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的喝着:“一连二十三天,天天都来说一通,皇上可能也是被他搞的烦了。”

“那你来找我做什么”李彩娱的胖脸上还是挂着那副笑眯眯的表情:“有事直接传信问门主不就好了”

“有些来不及了。”刘喜摇头道:“黄子澄劝皇上对朱柏下手,皇上说明天便给他答复。您看这事儿。。。”

“明天那确实来不及。那你找我来不是更没有用”李彩娱摇头笑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呗。”

虽然早料到李彩娱可能就是这个反应,但刘喜还是有些不悦。

自从老张和老刘死了,天门在宫中的几个堂主都有些变了。一个个好像成了清心寡欲的和尚,对什么事情都不太关心的样子。徐如意的吩咐他们听,但却不再主动地做些什么,很消极的样子。

很难想像这些曾经叱诧风云的老妖怪竟然会变成如今这副样子,私下里刘喜也曾与徐如意提过,不过徐如意倒是很淡然的样子:“他们毕竟老了,老朋友死了,他们心境变化也算是正常。更何况这样有什么不好的天门终归还是要交到咱们这些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