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三章 新年(1/2)

作者:石怀玉
()南北朝的新年,也叫元旦。不错,那时候的新年就叫元旦,寓意就是新年伊始的第一。后世由于实行了公历,所以日子定在一月一日。

这一,朝中品级大臣,在京、上拜大臣,统统都要参加大朝会,庆贺新年。不仅西晋东晋如此,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代全都奉行这一制度,并且全部尊炎帝黄帝为正朔,祭拜昊。

每个民族,无论羌氐,亦或是五部鲜卑,都会将自己定义为“汉人”,而将漠北与河西走廊以北以西的人们定义为“胡人”。

他们曾经渴望过的渴望,放在后世,似乎很难理解。那后世的人们,争相挞伐那些一心想成为汉儿的异族人,却并不知道,心胸狭隘、容不得人的人,就如同明朝的朱元璋,他赢得了下,却也失去了一切,一切通往更加强橫、强盛的道路。

征服与屠戮固然是一个民族的好事,但是以五千年来的融合来看,似乎并非冤冤相报就能兼并下。我想,退避三舍讲的故事,恐怕并非是兵法政治,更重要的,却是人心吧?

南北朝的新年,百姓是过不起的。尤其是西魏废帝年间,南梁朝一片哀嚎。王琳不断威胁着江陵城,而王僧辩却与陈霸先争起了权力。萧衍的儿子萧勃在南方企图自立,如今便是静静蛰伏等待,等待着陈霸先与王僧辩鹬蚌相争。

西魏与北齐来来回回,各不相让。西魏用玉壁这块熬死了三代皇帝的战略要地,将自己的比分与北齐逐渐逼平。

而齐国则从来没能抓住重点,被曾经的秦朝所有的崤函之地,抵挡住了曾经六国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这下大势看似还是一如既往的乱,但是始终要归于平静。到了世家收拾残局的时候了,这一切,到头来还是汉儿的下,只不过,多了些许新鲜的血液罢了,此中死了多少人……不知道!世家知道的,便是江山永年,忠君爱国!!

……

赵烈对于整个下大势有着特别的看法,最重要的,当属对神秘的西域,有着极为好奇的理解,亦或是可以对于那个没有文献、没有资料,却宝物与技术频出的空白地带很是在意。

甚至对于自从三千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瑶池和那个不知传了多少代、也不知衰落了多少代的西王母开始,就有了极为不解的一种情缘在其中。

丝绸之路起于汉代甚至更早,有可能远及春秋战国。而一代一代人可能用鲜血与杀戮带回来的金钱和利益,却对那里的地形地貌、国家构成、人口及科技几乎无记载,无论东方西方。有些记载,甚至不得不从中国本身的历史上去寻找、借鉴甚至是揣度。

而西方最早的文献,却是在公元554年方才确认有的。也就是,不仅仅是比中国少了一千几百年的文献记载,更是断送了整个世界文化上的应有的交流信息。

西汉便已经有的“琉璃”就是玻璃,是从神秘的西域传过来的。那种虽然有很多气泡却透明得如同空气一般的玻璃,让中国为之震惊。那罗马金币能成为西汉皇帝与大臣赏赐的玩物的“落后年代”,却在清朝连英国多远都不知道的“乾隆盛世”。甚至曾经汉代就已经有了的球墨铸铁技术,却在明朝连个轻重量的铁炮都铸造不成。这五千年的沉沉浮浮,似乎是为了那一声匠人的叹息而烟消云散?

并不是很懂的人们,其实对于那些很懂的人们来,略显稚嫩。但是对于整个时代,却有着极为明显的缺陷。世家大族的命,该由谁来决定,他们的对与错。有有几个人站出来指责?

这是赵烈终极的梦,他在权衡的,不仅仅是眼下的生存权,也是未来征伐下的策动力。如果不懂尘世,便掌握不得人心,人并非非要与人同流合污才叫“知人善任”,只要掌握了人的心理,如同鬼谷子一般神鬼莫测,也不是梦幻和夸夸其谈。

但是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懂得的人多了,但是没有一个能做到。这就是现实的威力,它逼得人意志消沉,也逼得人努力上进。

……

萧叶若非常喜欢新年,她父亲会给她和她的兄弟姐妹带回来很多好玩儿的东西。她特别怀恋自家叔父们会做手艺活儿的,他们能把死的变成活的,就连纸鸢风筝,都那样的多彩动人。

犹记得那时候还,却坚持站在寒风之中,看着纸鸢飞来飞去的,上面画着的自己,让她真正觉得自己飞在蓝之中。

她也央求赵烈给她做手艺,人生在世那能在卧榻上缠绵?便是日夜相见的人儿,没有个物件寄托情思,便是任由你点尽乐趣,还是觉得总有什么空虚在里面。

仅仅为了一个手艺活儿,就纠缠了赵烈一个上午。他还半睡半醒地游历在梦里梦外,直到被萧叶若拖下床去,还犹自不觉。直到地上的冰凉刺骨,方才彻底惊醒。

赵烈很宽容,没有给她脸色,只是含糊着:“哪有大清早求着夫君要糖吃的,昨夜还没吃够不成?”

萧叶若却不依不饶:“便是将那些石糖都吃干净,也远远不够,何况是来自于昨夜的蜜糖?”

赵烈琢磨了一阵,方才道:“这几我给你们弄娇耳吃,顺便给你们吹个糖人儿,弄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