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章 人不为己(2/3)

作者:公哲
了,那么有的可以去刺杀敌军将领,有的可以带兵打仗,有的则可以做辩士,有的则可以为自己卧底别国,飞鸽传书(也不知道当时有没有),让自己身在齐国却知天下事。

这些事情苏秦一直在做,而且做的卓有成效,他是以富家公子的身份起家,说来着实一把辛酸泪,而孟尝君则跃过了原始资金的积累,还有父亲留下的人脉,可谓得天独厚。

孟尝君的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联合攻秦的时候,不到三十岁的孟尝君向叔叔齐宣王建议说,齐国距离秦国最远,就算打赢了对我们也没利,打输了也影响不了齐国,何必劳师远征,不如我们走的慢点,这样没走到估计已经打完了,那时候再定去留罢了。

齐宣王深以为然,兵马一动,日费千金,虽然白走一趟有点亏,但是人家盛情邀请,不得已罢了,何况白走一趟总比损兵折将要好。

结果楚国为首的约众大败,齐国内对孟尝君的赞扬不绝于耳,认为他比风云人物苏秦还要厉害,而孟尝君能对此作出精准的判断,我想他的门客也功不可没,这些人为他带来各地的情报,让他有了谋划,多算胜,少算不胜,算是拔得头筹。

可是养活这么多门客,每个门客的待遇绝对要比普通士兵好,这样下去三千门客差不多是一万人的军队,卿大夫的最高俸禄也不过一万钟俸禄,加上府上要养活的姬妾以及那么多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着实不够啊。

当然孟尝君还有薛地,还有食邑,但架不住人多啊。

这世道什么最赚钱——经商啊!

孟尝君门下的产业绝对不少,私盐产业历来是赚钱的营生,那时候还没有收归国有,还有陶瓷业,还有蚕桑布匹,甚至可以放高利贷,还真有说孟尝君放高利贷的,我对此只能表示,就算他不做,手下做也是极有可能的。

孟尝君其实不必事事亲为,自然有很多人把自己产业挂在他名头上,只要给予照顾就够了,自然会把红利给你的。

鸦片战争后,商人们受够了没完没了的孝敬和捐款,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生意挂在了外国人名头上。外国公司有好处啊,手下衙役不敢上门收税,也不敢抓人,因为外国商人找到了洋领事,那就是严重的外交事件,以我大清的个性,官员不死也得掉层皮。

于是商人们找到洋人,硬给人家30%的干股,说这就是你的了,经营的事你不用管,我们来就好。

天上掉馅饼,洋人自然不傻,敢给我就敢拿。

一来二去,官府也学精了,开始查洋人的背景,你说你什么阿根廷、阿富汗的人凑什么热闹,你说你一普通人,在英国混不下去了来中国,你认识你们领事吗,估计还没我熟吧,去去去。

后来商人只好找到真正有背景的,比如大使的朋友之类,这才混的如鱼得水,后来就被认作买办了。

我记得看穿越小说,其中比少不了跨时代的发明,但是磺胺这种特效药,肯定引来觊(ji)觎(yu),于是只好在各国办理专利,拖各国名人王子什么的一同开工厂赚钱。后来到了大清,老佛爷一听是中国人办的,便说能不能想法给弄过来,咱们自己生产。

下面人自然说,不行啊,洋人都支持他,得罪了他就是得罪了洋人。老佛爷这才恨恨的想,便宜你了。

书中常说一句话,吃相太难看。坦白说,自古以来官府对待民间商人都是这么个待遇,想想真是寒心啊,人家的东西我想要,但是外国人欺负不了,那就欺负我们本国的,那你总管不了了吧,所以那些人不得不变成洋人的身份,或者用洋人来压政府,此谁之过欤?

总结了一下,那就是有背景才好做生意。

孟尝君这块铁板后,就藏着很多人,说是藏污纳垢之地,恭喜你说对了,因为孟尝君就是这么干的。比方说你杀了人,没事,找孟尝君啊,谦谦君子,特别讲义气,你在他家杀了谁别人都不能把你夺走,前提是你有本事,有他看得上的东西。

一来二去,那些各地犯了罪的全都闻风而景从,有的自己来不算,还拖家带口,来了纳头就拜,表示我犯了事,走了背字,这才不远千里从秦国投奔大哥你,你要收留我们一家老少,以后水里来水里去,火里来火里去,有事您招呼,说半个不字我是孙子养的;你要嫌弃兄弟,你说一声,兄弟扭头就走,我这一个头就算白拜你了。

孟尝君自诩为江湖人士,所求无非是一个义字,患难来投,是看得起我,我不能不讲义气,否则以后谁还看得起我啊,而我留下他,那就是对他有活命之恩,以后派他去执行必死的任务,他不答应也得答应,否则江湖上以后就没这号人物了,毕竟混江湖的本来别人就看不起,再没了义气,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

所谓有得必有失,这帮人有点本事平日里横惯了,动不动就喜欢路见不平一声吼,说出手时就出手,洒家自投孟尝君在此多年,尚且不敢称镇关西,你这操刀的屠户,狗一般的东西,凭什么自称镇关西,说,你是怎地强要了郑翠莲的身子。

这帮人做事鲁莽,还喜欢什么不打不相识,于是一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