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章 时来运转(1/4)

作者:公哲
秦国是律法严明的国家。

自商鞅开始,政务决于朝堂之上,继承制度也非常稳定,君主生前就确定了,所以一直以来朝政稳定。

也不是每人造反,但是基本上都得不到支持,因为秦法严酷,百姓们按照章程做事,法的地位至高无上,非法自然不做。

秦王如此一来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朝堂上的大臣,也就是怕被行刺。从政治上,重用外人,压制亲族,来防止他们作乱,从人身上,臣子不得秦王令,不得靠近秦王,擅自上殿者诛族。

秦始皇被追杀的绕柱而跑,一帮大臣围在下面咋呼,不敢上前,就是因为秦法严酷。就算你说为了救秦王,犯了法,秦王也必定执行,这已经是深入人心的观念了。好在医官带着药箱,不算禁品,扔过去帮秦王挡了一下,也因此被封赏。

秦武王才20岁,年富力强,身体素质也好,虽然爷爷和父亲都只活到了四十多,就算是基因问题,怎么着也能当政二十年吧。

可是,凡事总有例外。

秦武王有大志,天命在我,我父亲可为周文王矣。

那时候没有传国玉玺,有的只是象征着国家的九鼎。九鼎由大禹收集天下青铜铸造,夏朝传承,商朝拿回亳州(河南商丘),迁都殷地(河南安阳)后也一并带去。周武王伐纣,得胜后便把九鼎带回去。

有谋士说,当时用十万人才拉动一个鼎,虽然夸张,但是也显示出鼎很重,九鼎象征着天下九州,如何不重。

秦武王派甘茂攻下宜阳,对甘茂说,寡人平生之志就是能够去周朝看看九鼎的样子,可见所图甚大。

如今志得意满,宜阳的事办妥了,跟其他诸侯国也没了战争,国事稍定,秦武王安排好出访时间。公元前307年,在即位的第四年,自己23岁的时候,秦武王往摆驾周朝洛邑,名义是拜访周天子,顺便看看九鼎。

当初楚庄王也是这么说的,周赧王心中不爽,按照秦国的性子,说不定看完后就顺手带走了,可是要反对又没着本钱,九鼎都要被拿走了,就这么点面子也没了。

周天子无奈,只好热烈欢迎,平辈论交,而后让秦武王看看九鼎的样子。

秦武王力气大,便对身边的孟说说,咱们俩比一比力气如何。

这么好的表现机会,孟说自然当仁不让,用尽全力把鼎举起来了,轮到秦武王的时候,也试了试,感觉有点吃力,不过好面子,力气是我最骄傲的地方,这方面输给人怎么可以,使出全身力气举了起来。

史书说,秦武王当时双目出血,这咬碎银牙都不行啊,手一滑鼎砸了下来,当场把腿砸断。秦武王重伤不治,当夜就去世了。

周赧(a)王知道后大喜,连夜去吊孝,哭得很哀痛,表示大家作证,跟我无关啊。

虽说人有旦夕祸福,但出趟国而已,谁料到会出这么大的事,陪同秦武王来的多是宠臣,一下子没了主意,赶紧报丧,而后带着秦武王的尸体回秦国。

秦武王不在,谁还敢说取九鼎,周赧王暗地里祷告,上天还是保佑我周朝的,我周朝没有失德之君,我也不是桀纣一样的亡国之君。

甘茂当时就懵了,老子拼尽全力刚准备大展拳脚,怎么就不行了呢,按照惯例,他肯定要被排挤。而右丞相樗(hu)里疾以国君叔叔的名义站出来,趁此机会,先把孟说五马分尸,而后诛族。

孟说是宠臣,又是近臣,秦王身死是其失职,此其罪一也;

秦王说要举鼎,孟说不谏阻反而推波阻拦,此其罪二也;

臣子谄媚君王,不杀不足以警后人,此其罪三也。

有此三罪,不杀不足以告慰国人,所以樗里疾一呼百应,国君死了总有人背锅,何况你背的其所,满朝没有人为他说情。

当然杀孟说只是出气,杀了之后该面对的还要面对,要选谁当君王好呢。

按说,秦王23岁了,应该有孩子了,毕竟太子之尊,就算大婚晚点,起码侍妾不少,何况当国四年了,他也没出去玩过。

可是偏偏没有子嗣,秦武王的母亲是魏国人,秦惠文王的正妻,为了秦魏友好,便把自己的外甥女介绍给了秦武王,据说感情破裂了,四年都没有嫡子。

不过他父亲和母亲结婚五年后才有了他,这种事也难说得很,就不八卦了。

惠文后听说儿子死了,第一反应就是痛哭,哭过之后想想,兄终弟及,能不能让我儿子公子壮继任君主。

按照如今的遗产继承法,这样说是没错的,大家心里面也能认同,公子壮拉帮结派,在母亲的帮助下自称秦王。

而有愿意的自然有不愿意的,秦惠文王的儿子们纷纷表示自己也有继承权,而其中势力最大的一股就是魏冉。

魏冉是姓魏却是楚国人,他同父异母的姐姐是芈(i)月,是楚国三大公族昭族的女儿,有说比楚怀王小十二岁的,后来嫁到了秦国,身份不高自然只能做妾。

秦楚后来打仗,秦国一直拉拢魏国,所以芈月混的也不如意,生了个儿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回目录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