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零九章 大戏开幕(2/3)

作者:坐看南风吹
宫拍摄分配的副总裁周丰来过完春节上班,发现场景表已经排到了第二年的春节,这意味着着一整年都可以不用干活。

这样的制度无疑是不健康的,于是他决定取消原先的场景表,下达了只能排一个月的景。

结果每到开始排下个月场景的那天,周丰来的办公室就人满为患,几十个剧组找他排景,整个走廊充满吵架一般的喧闹声。

给谁,不给谁就是一个很难选择的问题。

李彧第一次来横店拍摄电影,肯定是受到横店方面的欢迎的,说句题外话,他是当前华语导演前十席,唯一一位从来没有到影视基地取景的导演。

从外景制片跟横店方面交流要借用秦王宫的时候,周丰来就承诺过只要你来,秦王宫以及道具、服装随时就绪,而且保证优先供应。

横店不是普通的电影拍摄取景地,还提供拍摄器材租赁、服装道具制作、运输住宿餐饮、群众演员等服务,这是一个完整的影视产业链。

这里有了一套华夏风格的电影工业的雏形。

........

秦王宫的主殿叫做四海归一殿,殿名即彰显了秦王意欲一统天下,君临四海的雄心。

这里也是《日月所照》剧组在横店主要的拍摄地点,在剧组美术组的布置下,已经争取最大程度的复原出李彧脑海中的风貌。

基本上以西汉时期为模版,李彧是个导演,他对西汉的文化非常向往,但实在是不甚了解。

郝艺是剧组的美术顾问,也从未操作过这般场景,为了尽量的还原史实,李彧邀请了易仲天担任剧组的艺术总监。

总监嘛,就是什么都的监视到位,要不然对不起你领的这份高薪。

易仲天这个名字应该很多人知晓,毕业与武汉大学的古代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6年在央妈‘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

有这样的选手在,应该不会被喷吧,就算被喷,也有人引流了不是。

郭德岗曾经说过:艺人赚钱多是公认的,但这钱里面至少有一半是挨骂的钱。

这话说的很对啊,就像李彧,自认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网上也有骂的。

所以,不出事的话,易仲天就是幕后英雄,出了纰漏的话,他就是背锅侠。

——————————

6月8日,宜开机。

不叨叨,直接撸戏。

横店位于金华东阳市,金华市又位于浙茳省,浙茳省又位于长江中下游,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都是梅雨季节。

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绝,时大时小。

今天未有降雨,但天色却如前日般阴沉,加上微风刮过,给今天的气氛添上了一分肃杀之意。

四海归一殿前有九十九级台阶,取九九归一之意。

朝臣上殿都要经过这里。

台阶两侧就是士兵驻扎的城楼所在,一名名身披黑甲的持戈精兵一脸肃杀的盯着前方。

台阶上,有数人分为左右两排,正稳重的踱步走在台阶上。

这些人都是大乾朝的朝臣,下了朝的他们被乾帝的一封诏谕又给唤了回来。

说是有要事相商,疑惑的他们正交头接耳的向同僚询问,是否哪里出了大事。

能够被乾帝单独召回的官员必然是身居高位或者身居要职之人。

大乾朝的官服基本上借用了汉朝的服制,但也稍有变化,文臣身着黑色朝服,代表着文臣在朝堂上要严谨肃穆。

而武将则是红色的,代表了不屈的英勇善战之意,以及抵抗外敌的坚毅。

这些官员其实分的并没有特别明显,文臣武将分左右,他们中间有一位身穿白袍者,像是沟通双方的纽带。

在一群黑衣、红衣的官袍之中,这一身白袍的身影显得格外的明显。

如此独立特行,还无人敢指责,说明他的职位不低,至少是很受乾帝信任的。

乾朝的官服基本是上是一致的,靠袍服外佩挂的“组绶”来区别职位高低。

组是官印上的绦带,绶是彩丝织成的长条形饰物。

帝皇黄赤绶四彩,黄赤绀缥,长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同。

诸侯王赤绶四彩。赤黄缥绀,长二丈一尺,三百首。

长公主,天子贵人同。

公侯将军金印紫绶二彩。紫白,长一丈七尺,一百八十首。

九卿银印青绶三彩,青白红,长一丈七尺,一百二十首。

千、六百石铜印墨绶三彩。

四、三、二百石铜印黄绶。

这人身前佩挂赤黄缥绀,毫无疑问,这是一位王侯。

其他人不是紫白,便是清白红,这群人多是公侯,最低也是九卿的级别。

这里是《日月所照》的拍摄现场,这群‘官员’的真正身份应该是群众演员,这是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