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23、霸道村姑成壕路27(1/2)

作者:九州大人
春末夏初之时, 钱宝芳的衣裳摊已经摆到第四回了, 卫斯年在某天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县城制衣厂上次收了她送去的衣裳样本,现在终于有了回复。

他们决定按照南边流行的款式制作一批夏装,钱宝芳到时可以按照内部价优先进购。

她没有瞒着这件事, 随后将其告诉了王中华等人, 要不要去进县城制衣厂的货看他们自己的意愿。

王中华考虑了一番, 最终还是决定保险起见, 一半一半。

所谓的一半一半, 也即是暂且从南边倒卖一半的货量, 再从制衣厂进购剩下的一半需求, 到时合在一起卖,以防万一。

毕竟南边的货有南边货的好处, 比方说款式多样、新颖、变化快等等优点,弄回来卖更容易吸引顾客目光。

而就近在制衣厂进货的话,则比较方便省事, 但款式之类的却很单一, 并且到时极有可能还要和其他从那订货的供销社百货商店那些地方竞争,赚钱是肯定会赚一些的, 但总归没有从他们之前赚得多。

钱宝芳见他们还愿意往南方跑着倒货, 索性每次也跟着弄一半的货来, 按照五五开的协议分成,至于剩下的一半则从制衣厂就近解决。

如此模式一直延续到盛夏来临,村里的夏收要开始了。

早前因为大队解散的事情,那种去个县城都要开证明的时代已经远去, 钱宝芳他们家一直待在县城做生意,作为村支书的王叔和村里人也没说什么。

反正自从大队解散后,群众们只消不是跑得太远其实还算自由。

若是谁家愿意搬到县城住也无妨,只要经得住县城的开销,外加村里的田地不荒废,记得按时劳作交上公粮就成。

毕竟现在是分田到户,各家管各家的,谁也不会闲的管到别人家身上去。

如此,钱宝芳也就没再动提前结婚借此留在县城的想法。

虽说他们一家都在县城里做小买卖,但偶尔还是会有人回去看看的,起初都是钱妈回村收拾一下,瞧瞧田里的情况,等钱爸的腿伤在春末终于好利索后,就换成他每周回村一趟了。

现下地里的麦子成熟,到了收割的时候,夫妻两人干脆就一起回村收麦子,等把地里活干妥当,交齐了公粮准备再来县城。

钱宝芳被二老留下继续摆摊卖衣裳,不让她回去受累。

她自己走不开,索性就通知了一下卫斯年。

后者同样分身乏术,但他们县政府班子正要组织人员下乡视察今年的麦收情况。

卫斯年假公济私一回,抢到未来岳父母那村的地方过去,一气替两位老人家干了大半天活,不光将几亩麦子收拾干净,还被随行的同事们不明所以地称赞与百姓一家亲,是个人民好公仆云云。

钱爸钱妈却是自家人知道真实情况的,但为了女婿的面子并没有揭破什么,只是开怀受用的笑容始终没落下去过。

六亩地的农活在一班子青壮年干部的积极主动下干完后,二老特别热情地留了卫斯年一群干部下来,同村支书王叔他们一起将其好好招待了一番才放走。

县视察小组自觉这一趟视察十分圆满,在人民群众的依依相送中挥手告辞。

而村民们则觉得钱宝芳她对象果真不简单,这不都把县领导班子拉回他们村干活了,其中一个个还好声好脸的看着就很好相处,更是亲自动手干活了,不来虚的假的,真是一群人民好公仆啊。

钱爸钱妈在一众乡亲羡慕的目光中挺直了腰杆子,回头到了自家院子里却双腿发软有点虚。

不过这都不是事儿,缓缓就过去了。

活了大半辈子,又在县城磨练了那么久,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钱爸夫妻两个如今心里透亮着呢。

钱宝芳稍后知道这件事,还是卫斯年回到县城跟她邀功,表示家里的田地农活已经完美解决了,让她不用多担心。

“以后可别这样搞啦,不然被人察觉把你告发出来怎么办。”钱宝芳最终有点好笑又好气地说道。

卫斯年闻言勾唇一笑,看样子是心中有数,不用她多做提醒。

钱宝芳很快反应过来,仔细一想也是,人家是身在局中搞政治的,可比她这个外界的小白清除里面的道道。

他都没一点担心,她杞人忧天个啥。

繁忙的夏收秋种过去,没等钱妈重新支起来的煎饼摊用上新打的白面粉,县城府那边就放出了一个消息出来。

街上的店铺门面可以允许私人租用了!

这一消息对于普通百姓或许没什么,但在已经摆摊做了许久街头小买卖的生意人来看,却不亚于一项喜讯、福音。

毕竟能有铺面租下开店正儿八经做生意的话,谁愿意在街上经受风吹日晒雨淋遭罪呢。

有些聪明人其实早已隐隐预料到这一步了,并为此做好了准备,起码只要政策一落实,租铺子的钱,他们能够拿的很轻松。

没有想到这一层的小摊贩则还因为这个小道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