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一听完王振宇就满头冒汗,一个小小的肩章都能有这么多的讲究。亏得自己以前自诩是精通历史,现在却对清末的新军军制一窍不通。这还打什么仗啊?这历史教科书还真是害死人啊,除了考试毫无半分作用,居然还敢盗用历史做科目,充其量就是一个历史大事年表学而已。但是这会子人在江湖已然是身不由己,不懂也得装懂,亏得身边还有个什么都懂些的便宜表哥,有不明白处大可悄悄问他。
值得注意的是,自己手下这些士兵们的领章处目前都是空白的,这点和湖北的新军是不同的。湖北的新军为了有效区分上下级关系,全部配了军政府紧急设计和新制的民军领章。
而援鄂湘军则是从长沙出而来,根本就没来得及设计或者配什么新领章来区分尊卑等级。和同时期大多数起义新军的做法一样,只是简单的把领子上原有的清朝龙徽领章扯掉就算完事了。
王振宇还注意到这些士兵的装扮跟自己在后世看的甲午战争系列纪录片里的日本士兵非常近似,都背着装有行军被的行军箱,肩上斜跨一个行军水壶,小腿还打着紧紧的绑腿带,据说这样可以保障远距离行军不致腿麻。这算不算日货,要不要砸掉毁掉呢?王振宇不禁恶意的想到。
而军装则统一是蓝灰色的,这点和北洋军相去不大。王振宇对此颇为担心的想,若是两军起近身肉搏战的话岂不是大麻烦,届时该如何区分敌我呢?
不过单从这些细节上来看,大清学习列强还算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
嗯,中国人是否善于学习不好说,善于模仿此刻到确实是为王振宇亲眼见到了。
四个步兵队的官兵加营部直属的人员很快就在空地集结完毕,并进行了点数动作。今天当值的值星官是左队队正杨万贵,只见他一阵小跑来到王振宇面前,转身立定敬礼后道:“报告管带大人,全营官兵应到754人,实到754人。列队完毕,请您训示!”
这个王振宇懂,打初中军训就是这么个路子的,现在才知道当初大家都觉得简单的军条令并非后世我军独创,而是有悠久的历史沿革的。他回了回神,立刻在马上坐直腰板回了句:“全体都有,立正,稍息。”
哗啦,哗啦,七百多人整齐的摆出稍息的动作,听起来很有气势。顿时让王振宇感觉到自己的热血在体内奔腾。哈哈,后世被城管追着满街跑的自己如今居然当军官了,还管着近墨的。他隐约记得孙子兵法上的原话不是这么说的,等管带一走,他就疑惑的问右队的队正宋显福:“我们当兵的什么成了国家的大爷啦?”宋显福是个老行伍出身,五大三粗的个子,别着眉头好好的想了一阵,才非常认真的感悟道:“管带大人的意思我明白了,应该是只要跟着他老人家好好打鞑子,咱们这些大头兵离当大爷的日子就不远了。”其他几个队官一琢磨,也觉得应该是这么个意思,于是纷纷点头以示赞同。。。
王振宇平生以来第一次逛这清末的小镇,虽然这个第一次的事情最近有点多。比如第一口水,第一碗饭什么的。。。
虽然眼下是战争时期,甚至汉水对面的汉口在上个月的战事中还让清军放了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干净净。但在这个镇上,百姓们却依旧过着自己平静的小日子,即使是在军队进驻的今天,仍然可以在街头看到许多人在忙于自己的活计,一点躲避兵祸的苗头都没有。也许在他们这些平头百姓的角度看来,无论谁来谁走,谁胜谁败,折腾的再热闹,对他们而言也不过是照章纳税而已。至于谁是革命的谁是反动的,大字不识的他们还真没兴趣也没空去操那份闲心。
有这功夫还不如抓紧时间把手头的物产处理掉换点小钱,称个一斤猪肉,兑个半斤米酒,再炒个三五样小菜,在自己家里摆一桌,呼朋唤友过来聚聚实在。
王振宇一路走一路看着,马西成则带着另外四个卫士跟在后头。
事实上琴断口这个镇子就这么一条街,不长也不宽,并无什么独到之处。可来自于后世的王振宇如今看什么都觉得新鲜,连个招牌都能看出个古色古香的味来就不提别的了。您还别嫌弃,王振宇一边看还一边再想,这会也就是搁自己在这,要是换成余秋雨大大,恐怕就这么一路看下来,出的感叹得更加厉害,届时不要说借我一生了,估计三生的时间都不够他感叹的!
王振宇正低头看着路边一正在玩耍的小孩头戴的虎头帽出神,一阵嘈杂传入他的耳中。。。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