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61 就冲这个饼画的特别圆,特别大(2/4)

作者:唐居易
信程度也非常高,来人也没啥起冲突的地方。

基本上,李厂长要做的事情,董书记基本不会提反对意见,反过来也一样。

李厂长现在说,要全力撑自己上位,如果是真,那就等于董书记也默认或者同意了。

一个工厂里,如果一把手的书记跟二把手的厂长一起配合推一个人上位当新厂长,哪怕这人很年轻,资历浅,也不是没可能的。

毕竟李厂长说的对,今时不同往日。

现在是改革初期,正是一片混沌的时候。

所以某人才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务必杀出一贴血路的说法。

既然有那句话压底,那在红光机械厂这个小圈子里,一二把手联合推自己上位当厂长,也不是不可能。

可问题在于,自己乐意当厂长么?

或者说,自己当这个厂长,划算么?

要知道,曹志强当初进红光机械厂,那是来抱大腿,求笼罩的,绝对不是为了什么继承父母遗志,或者爱厂如家。

因为那个时候,曹志强的身份是二流子,他如果不早点进厂变工人,真继续无业下去,迟早被抓起来。

还有魏大军那些人,也不是当时的曹志强个人能抵挡的。

要不是曹志强早早进厂,魏大军那伙人也不会等那么久才半路堵他,估计早就来找他一起继续干坏事儿了。

而没有机械厂做后台,曹志强之前也不敢轻易作出栽赃魏大军的计划跟行动,因为那太危险了。

相反,有了机械厂做后台,有了工人身份,再去栽赃魏大军,就算中途有些波折,最终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还有,后来曹志强做的那些,包括他写诗歌,赚稿费,以及后来的版税分成这些举动,其本质也是因为他是一名国企的正规工人,哪怕他当时还是个实习工。

虽然杂志社在理论上讲,对投稿人员是一视同仁,但实际上怎么可能真的一视同仁。

你比如某个重要的领导干部来杂志社投稿,你能不重视一下么?

哪怕那个领导来稿写的再烂,哪怕你不能收录发表,那至少也要写个委婉的回函解释一下,免得让领导生气。

可同样一个烂稿子,要是普通工人投稿,估计就回函都懒得给。

至于没单位的无业游民,能不能顺利经过初选,进入正式审稿编辑的眼,那都两说。

就算你个无业游民写的东西特别好,被编辑看中,那最多按规矩给你稿酬。

想要玩分成模式的版税制,你那真是想多了。

可曹志强偏偏就成功了。

如果不是版税制,给曹志强迅速带来第一桶金,他也没法在短期内走到今天这步。

也就是说,开挂给曹志强带来了优秀的内容,但如果没有平台捧他,他也没法迅速变成著名诗人。

这个时代,杂志社捧人也是看背景成分的。

一个无业的二流子,写的再好,也不会被《诗刊》这种级别的杂志社力捧。

可你要是一个光荣的国企工人,那就不一样了。

换言之,曹志强之前对这个父母工作过的红光机械厂,并没什么感情,来这里纯粹只是找大腿,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保障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且因为系统外挂给出的内容,大都偏向图书音像类,所以曹志强一开始定的赚钱目标,就是出版界。

早期的时候,曹志强其实没有搞出版社的心思,他是在遇到余德利编辑,并且想到傻柱背后的大领导,这才想去试一试,想要先难后易,先把出版社搞出来,再全力出版自己的作品。iquai.o

某种程度上讲,曹志强当时学的人,是《童话大王》的创办者,也是想搞一个完全为自己服务的出版社或者杂志社。

对那时候的曹志强来说,办杂志社其实很容易,难的是出版社。

但杂志社太过单一,不如出版社包罗万象。

杂志社就只能出杂志。

可一个出版社,不光可办杂志社,还能出版图书,以及搞音像公司出唱片,甚至可以自己建立销售渠道,是妥妥的顶层平台。

凭着傻柱的关系,还有曹志强的一些小名气,以及他实实在在的一些能力,他在领导面前尽力表现,总算是获得了人家的认可,乐意让自己试一试。

但这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傻柱背后的那位徐大爷,本身就是冶金系统的大佬,而曹志强是冶金部直属企业红光机械厂的人,算起来其实是一家人。

既然是一家人,那自然不说两家话。

再者说,此时的徐大爷虽然已经是退居二线的状态,但威望资历跟人脉都在那摆着,一般人不敢不听他的。

还有,徐大爷能得到的信息渠道,绝对比李厂长能得到的信息要多,且快。

曹志强想,恐怕在李厂长前几天去开会,也就是跟领导商量整改红光机械厂的之前,徐大爷就已经知道红光机械厂要面临的命运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