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状态,李长寿自不可能真和李蕊发生点什么。>
不过,‘以毒攻毒’的安抚完李蕊,李长寿胸腹间似是也有着什么东西被点燃了……>
好在,外面淅淅沥沥雨势中透着的清凉,很快便让李长寿回归到现实。>
眼下这般,看似一切都在向好,他李二已然是又踏上了升官发财的快车道,但最致命的核心问题却是依然没有解决。>
——根子不稳!>
说人话便是,蛤蟆村,乃至是这铁山周边,并非是靠谱的立身之地。>
哪怕不说战略层面了,便从李长寿自身来说。>
倘若此时他身边有女人怀孕了,鞑子却是又来了,马上就要颠沛流离,这该怎的办?>
所以,搞点小情趣可以,真想肆意,眼下俨然还不是时候。>
可惜……>
无论是大环境还是本身的桎梏所限,李长寿想了大半晚上,也着实是没想好,他到底该怎么转移……>
说白了,眼下纵然是身在局中,确实被束缚的厉害,但好处却也同样明显。>
背靠东江这颗大树,加之李福泰的光环与李长寿本身的机缘,对李长寿俨然是利大于弊的。>
二郎神岛虽是不错,却究竟只能当做一个退路。>
而像是什么獐子岛、海洋岛那等大岛,显然也不是此时的李长寿可以觊觎的。>
思来想去,反复权衡,李长寿还是决定,在此时这码头土堡子的框架上,先建个新土堡子看看情况。>
哪怕这新堡子只能维持两月甚至一月,但只要其能发挥出作用,帮李长寿稳过这段混乱期,那便是值得的!>
……>
李长寿的执行能力向来是很强的。>
确定了新建蛤蟆村新村这个核心之后,次日一早,李长寿便开始忙活起来。>
当然。>
与之前毛文龙搞的屯军那一套不同的是,李长寿搞新堡子,是不需要老百姓花钱的,他们只需要住就可以了。>
但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既然是免费住,且安防方面,皆要仰仗李长寿的鼻息,堡子如何规划,老百姓们显然就说不上话了。>
而有着上次修建鱼馆的经历,再加之此时李长寿究竟是今非昔比,但凡是个明眼人,都已经看出来,李长寿飞黄腾达,不过只在旦夕。>
这也让李长寿修建土堡子的计划极为顺利。>
甚至,得到了诸多极有价值的有效信息。>
比如。>
前番接连被鞑子骚扰屠杀的几个村子,便是有不少匠户人家流离出来,现在正愁着找不到下家,成为流民呢。>
再比如。>
李长寿差杨书磊去千户所镇买木料,此时的价钱,与前面修建鱼馆时,俨然已经是另一个维度了。>
再加之李长寿的鱼馆,因为主体建筑都是木料,随便拆拆,便能重新组建起来,都不用遭受到第二遍污染的。>
一天多之后,李长寿算了算账,登时被吓了一大跳。>
原本以为,他盖这个新堡子,至少要开销五百两以上,必然是要大出血了。>
却是不曾想……>
真正等实施开了,竟然一百五十两都不到的……>
而且,还平白让李长寿多了三十几户匠户,小二百人口……>
这也让李长寿切实体会到了,这个时代的基层实权军官,到底是有多大的能量了!>
也无怪乎,有大贤云:“皇权不下乡啊……”>
……>
时间静静流逝。>
就在李长寿这‘新蛤蟆村’一天一个样,眼见着就要成型的过程中,不仅二郎神岛那边,‘酥鱼’样品已经切实出炉,成果很不错。>
李长寿的封赏,也正式下来了。>
这天上午,以董千总为首,千户所镇的三个副千户,加之铁山城方面的一个镇抚,三个文员,浩浩汤汤,足有上百号人,一路竟自来到了蛤蟆村新堡。>
“哈哈,李老弟,恭喜恭喜啊。这位便是咱们这边的卢镇抚卢爷……”>
与李长寿之前猜测的几乎如出一辙,董千总再次见到他李长寿,非但没有半分的生疏,反而是像多日不见的老朋友。>
哪怕这厮已经五十好几的人了,孙子都快要赶上李长寿大了,却依然亲昵的跟李长寿称兄道弟,如丝一般顺滑。>
李长寿心里虽是小恶心,却很快便也调整过来,也亲昵的与董千总称兄道弟,宛如骨肉兄弟一般。>
这也使得封赏的事情极为顺畅。>
不多时,李长寿便是换上了一身艳红色的崭新副千总官袍,腰挂一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