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副把总,听说,你包了南面的那个土地庙,要动工?还缺不缺人手哇……”>
“二子,你看你伯娘我年纪虽然大了,可,小工活还是能干上的,能不能让你伯娘我去给你帮几天忙啊……”>
“李大人……”>
李长寿本以为是他犯了什么忌讳,或者说,有人‘红眼病’犯了呢,不曾想,这些穷苦的难民般老百姓,竟是提出了这等要求……>
这些老百姓,不容易啊……>
然而。>
李长寿的感性很快便被理性压住。>
帮人没有问题,但,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这个‘好人’的口子,起码现在还是开不得的。>
片晌,李长寿忙赔笑拱手道:“诸位叔伯婶子,原来是这事啊。可这事儿咋说呢,我已经全都拜托给了马爷,这……”>
“这样啊……”>
众人眼中登时止不住的失望。>
他们敢到李长寿这个新兴、又是晚辈的副把总李长寿这边来讨活干,却还真没有几个敢去堵马友书门的。>
‘官本位’岂是闹着玩的。>
眼见众人中有人眼泪都快要掉下来,李长寿却忙又换了‘好人脸’,道:>
“哎,看这事儿闹的。既然叔伯婶子们都开了这个口了,我又怎好干看着?这样,我现在便去马爷家里,给大家争取争取!不过马爷大家都是知道的,那是个顶讲规矩的人,成不成我可不敢保证啊……”>
“唉哟,二子……”>
“李大人……”>
周围登时一阵千恩万谢。>
看着李长寿几如‘片叶不沾身’般的潇洒身影,墩子,包括后面的三姑、月姬、芍药等人,全都是无言以对。>
只不过,女人们眼神中的那种期待,转而便犹如火山爆发一般,汹涌的升腾起来。>
……>
这种事情对马友书来说,不过只芝麻粒大的小事一桩,又怎会得罪李长寿这个有底子、又明显不好相与的新贵?>
两人简单几句话,这事情便定下调子来。>
李长寿随之又对马友书详细提出了一些关于新宅的具体要求。>
“甚?”>
“屋子全不要土胚,全要木料的?二子,你不能尽顾着快,不要成本了哇。这么搞,怕得十五两了哇……”>
马友书恨铁不成钢、败家子一般看向李长寿。>
李长寿笑了笑道:“叔,我也跟你说句实话,我不只杀了一个鞑子,但种种原因,就带回来一颗首级罢了。十五两银子,我凑凑还能凑出来。但叔你得把木料啥的,全给我整好的!还有,屋子要木头的,外墙却是得土胚的。这样吧,一人半高!”>
说着,李长寿直接给马友书十两现银,“叔,后续的银子,至多两天,我朋友过来了,立马给你凑上!但你现在就得动工,如何?!”>
马友书看着这么多银子,眼都直了。>
片晌,忙是一把便将银子收起来,拍着胸脯保证道:“二子你放心,你马叔我的为人,你还不清楚吗?咱们千户所镇那边,本来便存了不少木料,我现在便去那边,再给你找几个好匠户来!”>
……>
老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李长寿这等阔气的银子开刀,马友书这边的效率也迅速提了起来。>
晌午,土地庙附近便聚集了四五十号人,以及好几车大木料,直接便开始怼着土地庙拆起来。>
马友书本来是不同意这一点的。>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们,信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可李长寿一句话,便是让马友书麻溜的干了起来。>
‘不拆这玩意儿,这地怎么看都像是那些朝鲜人的,可,拆了之后,那不就是咱们大明的了么?’>
与几个老匠户交流了一下,要盖的是岛国人那般、地基垫起来的那等阁楼,再挖一口浅井,包括围墙的样式等等,李长寿并未在这边监工,而是开始在蛤蟆村里拜访起人家来。>
面上看着是装逼,显摆。>
实则,李长寿一是为了了解具体情况,看看村子里现在到底还有多少可用的人手。>
二,则是刻意营造自己这种‘少年得志’的春风形象。>
这一来,不仅可以让年轻人羡慕,恍如后世的网红一般,都想成为他李长寿,方便李长寿聚拢人手。>
二则是能让马友书这等还大权在握的老人安心,让他们以为,他李长寿,不过还只是个毛都没长齐小屁孩罢了,又懂个毛线的?>
待败完了这点横财之后,又怎可能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