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手中,有潜伏在二五一团内部的敌工部同志,传来的关于二五一团驻地的具体布防图。>
这二五一团的炮连和重机枪连在什么位置,早就被孔捷和李云龙记在了心底。>
这次前来二五一团,孔捷带了独立团一营的三百精锐。>
考虑到目标点在二五一团附近,人数太多容易暴露,李云龙也只带了三百左右精锐。>
此刻行动开始之后,分为三路人马。>
独立团一营营长王雷虎率领一路,一百人。>
新二团一营营长张大彪率领一路,一百人。>
用两个营长的话说:>
二五一团这样的乌合之众,别说是一百人了,有个二十来人,就足够拿下炮连和重机枪连了。>
所以剩余的人马,孔捷和李云龙各率领两百精锐,负责重点打击前来二五一团的日军中队。>
除此之外,孔捷手上还有一支王牌——突击队。>
这样的军事行动,孔捷自然不会忘记把突击队带上。>
突击队执行的是另外一件任务:>
策应敌工部同志,鼓动二五一团士兵反正,另外,伺机寻着枪声,救下那支晋绥军和中央军军官,还有记者。>
……>
前几日下的大雪,这些日子温度又低,积雪都还没有融化,整个二五一团驻地也基本上是一片银装素裹。>
要说八路军这边的军服,最开始由国军政府提供后勤供给的时候,那所穿的军服和国军的常规军服也没什么两样。>
并非是呈现灰色,相反,是黄绿色。>
只是能从国军政府所发放的后勤中,领到黄绿色军服的,那得是上了国军战斗序列的八路军正规部队。>
在整个三八六旅,也就七七一团和七七二团的一批老战士,最初发了这黄绿色的国军军服。>
再后来,国军给的供应越来越少,到大规模的破袭作战之后,干脆是一个子儿的军饷也不发了。>
可八路军部队是越发壮大,就拿三八六旅来说,下辖的部队早就不止两个主力团了。>
这么多的战士,总得想办法给做点军装出来吧?>
后勤部被服厂那边,同志们就开始做新的八路军军服,只是因为被服厂的生产力的原因,土方法染色,生产出来的军服大体上是呈现灰色,达不到国军当初发的军服的那种黄绿色。>
再加上这灰色放在打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山体环境下,要比黄绿色的隐蔽效果好得多。>
许多八路军部队领到的军服也就呈现灰色了。>
而独立团这边,战士们最新穿上的棉衣,染出来的又是那种比较浅的灰色,在雪地里的隐蔽效果倒是相当不错。>
至于新二团那边战士们所穿的军服,来回就那两套,洗洗换换的,颜色也越发的浅了。>
眼下正好作为伪装色。>
另外,再说一下这二五一团驻地的地形地物上的特点。>
先说常规的八路军根据地,比如独立团和新二团的根据地,都是尽量选在比较偏僻,最好又是四面环山的地方,起到限制敌人展开兵力,易守难攻的效用。>
一旦遭遇日军的扫荡,这样的根据地是进可攻,退可守。>
可眼前二五一团选择的驻地,整体的地形地势,却完全违背了这个常理。>
好家伙,恨不得给做成一条四同八达的中心网道。>
进出这二五一团驻地中心的大路就有四条,再加上小路,简直多的数不过来。>
先前孔捷和李云龙带着战士们潜伏在周边的时候,李云龙从望远镜里打量着二五一团驻地的情形,就忍不住在大骂:>
“就这鬼地方,一看就是易攻难守,傻蛋才选这里作为根据地呢!就算是把老子的新二团放在这地方,撑死也就能守住一个鬼子大队的进攻。”>
孔捷则是乐道:“老李,你就吹吧,我要是鬼子大队长,我就兵分多路,多处佯攻,选择一处作为主攻,到时候儿我看你怎么守。”>
“这二五一团的驻地选的就像是一个四面八方都破了洞的木桶,简直是闭着眼睛都能打进来,完全违背了集中兵力防守原则。”>
“由此可以想象,当初他二五一团只有千余人,竟能在这地方坚守两三年时间,还越打越壮大。>
如果不是暗中勾结小鬼子,要我说,除非是周边的小鬼子集体瞎了眼了。”>
……>
而眼前二五一团这简直漏洞百出的驻地地形,自然也给了孔捷和李云龙趁机出手的机会。>
张大彪和王雷虎,各自率领队伍抄了小路,一个奔着二五一团的炮连过去,另一个奔着二五一团的重机枪连过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