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颠覆了军人们对于战场上地雷的作用认知。>
在各国部队的常规认知上,地雷这种武器虽然阴险,防不胜防,好在没有定向的攻击性,又无法移动。>
按照许多部队的战术原则:>
地雷的任务只是制造一个禁区,进而把敌人赶入己方的交叉火力打击下。>
换而言之,地雷是无法充当一种有效的杀伤工具的。>
这一点,即便是将地雷战玩出花来的八路军部队,也不算例外。>
一旦发现了地雷存在的身影,日军往往会变得异常小心,工兵会第一时间进行排雷。>
地雷常规的作用只是用来拖延日军进军的步伐,却不能仅凭借着地雷,就对日军部队造成沉重的打击。>
后来,八路军战士们动用智慧,又发明了各式的作战地雷,在村庄里,屋子内,用各种精妙的地雷战打法来对付小鬼子。>
这些地雷战战术的原则,就是将地雷这种被动防守的杀伤工具,用于主动的进攻之中。>
但效果其实并没有那么理想。>
这些特别制造的地雷,虽然可以对进入村庄的日伪军造成一定的杀伤。>
若想凭借着地雷就覆灭进入村庄内的日伪军,却是几乎不可能的。>
直到阔剑地雷的出现,直接颠覆了以上的常理。>
在开阔地,每一枚阔剑地雷的杀伤力,甚至相当于一颗大口径炮弹。>
再加上可以以极强的破坏力、恐怖的速度,将爆炸产生的破片定向的飞射出去,又可以人为地控制爆炸。>
大大地改进了地雷不能主动进攻的致命缺点。>
其实作用上有点儿类似独立团修械所生产的远程起爆炸药包。>
只是这阔剑地雷的杀伤效果要更加的恐怖。>
“试试爆炸后的效果吧!”>
孔捷开口,亲自接过一枚试验品。>
由于这是最初的阔剑地雷的模型,制作上还是非常简陋的,整个外部结构由钢板组成,上手之后很沉。>
整个钢板的重量,再加上钢板后方固定的炸药的重量,合计得有十几斤重。>
这些地方都还需要改善,要知道,后世完善的阔剑地雷的外部结构,甚至已经可以用塑料来代替。>
只是修械所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技术罢了。>
身后的董三有些担忧:“团长,这是存在危险性的,还是我来吧!”>
孔捷道:“不妨事,我亲自给你们演示演示。”>
说着,孔捷将第一个实验品下方焊着的脚架插进土里,紧接着扭过头吩咐道:“大家躲在土沟转弯的后面。”>
然后,孔捷将弯曲的钢制实验品突出的背侧,面向无人地带放好之后,扯掉了绑在钢板后方的炸药的引线,迅速回撤到董山等人藏身的区域。>
轰隆——>
一声剧烈的爆炸之后,孔捷带着董三等人返回爆炸区域探查情况。>
整个区域上还弥漫着一些爆炸后的硝烟,但很快就被风吹散。>
爆炸过后,原本的薄钢板早已经四分五裂,孔捷就着爆炸过后的情形问道:“怎么样?你们看出了什么?”>
董三知道这是团长在考较自己。>
他仔细地在爆炸后的区域来回地检查。>
突然,他注意到原本弯曲的钢板在被炸药炸的四分五裂之后,正面向前的方向有大量的钢板碎片,飞射散布在二十米以内的区域,背面却只有极少的一些破片。>
“爆炸之后四分五裂的破片的主要分散区域,似乎是在原本钢板突出面所面对的方向!”>
察觉到问题的懂三总结着回答道。>
孔捷笑着点了点头:“说的一点不错。>
每一种军工武器都有它自身的理论支持。>
眼下的试验品也没有例外。>
在一块带弧度的钢板后引爆炸药,炸药起爆时大部分冲击力将作用于钢板上,脆生的钢板会被撕裂成无数高速飞行的破片,其破坏力非常惊人,呈现出来的扇形打击面囊括的范围也很大。>
这是一种特殊的效应原理,如果以发明人来命名的话,咳咳……你们可以称之为老孔爆炸效应。”>
在军工生产方面极有天赋的董三听罢,立马意识到其中的关键点,脸上带着些震撼之色回答道:>
“团长,我刚才在试想,假如这种钢板爆炸之后,在他前方的扇型打击面内,一次行地涌上来了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鬼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孔捷顿时在大笑声中拍着董三的肩膀说道:>
“你小子这脑回路真不是吹的。”>
话锋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