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泉沟路。>
趁着独立二团在大丰庄左翼的第三线防御阵地上拖住了山内联队主力。>
新一团一营长孙振国率领直行车战队的战士们,骑着一百五十多辆各式改装自行车,迅速的在山间的小路上朝着山内联队的背侧迂回。>
这正是直行车部队的优势所在。>
利用大量改装自行车的机动性,此刻直行车战队的迂回速度要远大于常规的步兵。>
预计划的行程完成了大半之后。>
警戒在侧翼几百米外的侦察哨骑车返回汇报道:>
“营长,情况不太妙,约莫一里路外,发现日军的骑兵部队,还有坦克的身影出现,正在向咱们前进的方向横插过来。”>
“对方的速度比咱们更快,照这么下去,迟早堵到咱们前头。”>
孙振国点了点头,关于日军机动性部队的情况,他也早已经收到。>
“这是日军的坦克部队和骑兵部队,看来鬼子是想从侧翼阻拦咱们的迂回。”>
“营长,那眼下该怎么办?”>
心思急转直下,孙振国略作思索,说道:“眼下咱们的任务是快速迂回到山内联队的背侧,真要是被鬼子的坦克和骑兵部队纠缠上,那迂回的任务算是要彻底失败了。”>
“咱们的自行车也未必是鬼子坦克的对手。”>
“……这样,鬼子的骑兵和坦克再厉害,总归是需要走平坦的山路的,他总不能爬坡。>
咱们就调转方向,看到西向的土坡没有?并不算太陡峭,咱们人背着车,迂回到另一侧的山道去。>
想对付鬼子的骑兵和坦克,咱们必须要提前跑到他们前面,再想办法设伏,不然可就被动了。”>
“是!”>
孙振国的命令迅速传达之后,战士们便调转方向,舍弃原本平坦舒适的山路。>
几个人一组,先把自行车扛着、抬着、拖着,从西向的山坡爬过去。>
费了一阵子的工夫,重新抵达西侧山坡背侧的小山路之后,直行车站队再次上路。>
这正是自行车的又一大优势,车身轻巧,转移更加方便。>
随同新一团的直行车战队率先前行的,独立团反坦克第一作战小组组长向孙振国表示:>
“孙营长,这次咱们走的急,再加上反坦克炮重量不轻,没办法带过来。>
我们只是带了一些反坦克地雷,和一些炸药包,但是我们需要时间。>
最少需要三十分钟,我们可以在鬼子的坦克必经的路上提前布下陷阱。”>
闻言,孙振国的脸上不见任何的犹豫。>
“好,那就给你们争取三十分钟时间。>
至于具体伏击地点,就放在一里路外的山道上,如何?”>
“好!”>
打定了主意之后,孙振国当即做了作战部署。>
“一里外的山道,作为阻击鬼子坦克和骑兵部队的具体地点。>
一排二排留下,随我一同作战,为独立团的同志们争取至少三十分钟时间。>
为了后续撤退时的机动器,重武器就别留了。>
三排四排,继续驾驶咱们的直行车向远处后撤,引诱日军追击。”>
丁伟打造的直行车战队拥有成员将近两百人,车辆一百五十辆左右。>
一共划分为四支直行车作战排,每个排都是相当于加强排的人数,五十人左右。>
孙振国留下一排和二排的战士们,带着轻武器,在半途的两侧山坡上阻击追击的日军。>
三排和四排的战士们则是在直行车连长的指挥下,骑着改装的自行车,并托运上多出来的一些双轮自行车,继续向远处转移。>
在较为崎岖的山道上的奔行,战马的速度比坦克更加的灵活轻便。>
坦克的轰鸣声被远远的落在后方。>
鬼子骑兵中队长三木,已经率先带着鬼子骑兵,绕行了一段距离,抵达新一团战士们撤离的土坡的背侧。>
三木骑马站到一处土包上。>
借助隆起的地势,三木从望远镜中看到了继续向远处撤离的直行车战队。>
他的嘴角挂上了几分轻蔑。>
“狡猾的土八路竟然中途变向,利用先前的土坡阻拦了我军的追击。>
有意思!>
竟然用一些自行车作为运输工具,组建了这样一支不伦不类的自行车队伍。>
传我命令,火速追击,绝对不能让这伙土八路跑了!”>
“嗨!”>
通讯兵应了一声,转身去传令之后。>
鬼子副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