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冯唐虽说没打过仗,可脑子还有的。>
他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屯兵于潼关不敢出兵。>
墨迹了快两个月了,中原之地已然是被流寇们糟蹋的不成样子,朝廷这里很是急切,不断催促冯唐出兵剿灭流寇。>
面对着诺大的压力,冯唐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兵。>
开始的时候接连取得胜利,击溃了不少小股的流寇。>
眼见着流寇的战斗力如此低下,冯唐与侯孝康放下心来,开始大举进兵。>
而流寇们通过不断的试探,得知了官军的真实战斗力,随即简单的一个诱敌深入,就给他们来了个大包围。>
结果自然不必多说,官军近乎全军覆没,冯唐与侯孝康没于阵中生死不知。>
更要命的是,流寇们乘机出兵攻占了兵力空虚的潼关!>
数十万流寇兵临关中大地,关中震动!>
这一幕,与当年唐玄宗时期安禄山攻占潼关的时候何其相似。又与黄巢破潼关攻占长安城的时候,何其相似!>
神京城震动,朝廷震动,甚至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上书,请太上皇与皇帝迁都去蜀地。>
皇帝虽然极为愤怒,可却比李家皇帝们更有骨气。>
一方面呵斥朝廷之中的逃跑派,一方面不得不启用真正能打的李云泽。>
“什么?要陪女子去奔丧?”听闻夏守忠的回禀,皇帝都方了“这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只想着女子?不成气候!”>
对于李云泽来说,江山易改,美人难得。>
林黛玉正是最需要关怀的时候,他又岂能在这个时候弃之而去。>
再说了,关中看似危如累卵,可实际上的情况远没有那么糟糕。>
冯唐与侯孝康的团营的确是完蛋了,可神京城周边还有足足十一个团营!>
再说了,皇帝与太上皇父子手中还握有天下间最精锐的三万禁军。>
真要是调动出去,击败流寇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万岁。”夏守忠恨恨表态“那琏二违抗圣旨,真是大逆不道!”>
最擅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就是太监。>
之前还在李云泽那边唯唯诺诺的夏守忠,转头就在皇帝这儿告状拉火。>
皇帝没搭理他,而是眯着眼睛坐在那儿,陷入了沉思。>
过了许久,就当夏守忠以为皇帝都睡着了的时候,他终于是开口了“传旨,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这操作真的是让夏守忠都为之措手不及。>
好好的说着军国大事,怎么一转眼话题跑到女人那去了。>
不过很快他就回过神来,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这是在向贾家示好,同时也是在逼迫李云泽。>
贾府这边,众人正在忙着收拾行李,因为已经定下了由李云泽陪着林黛玉去扬州府。>
“嫂嫂,些许小事由她们去做就是。”李云泽招呼热情帮忙的尤氏“岂能让嫂嫂动手。”>
正是女人最具魅力年岁的尤氏,笑吟吟的表态“不过收拾些行李罢了。”>
不经意间抬手捋动耳畔如云似雾的秀发,那一抹妩媚让看在眼里的李云泽,逐渐露出了魏武之笑。>
感受着灼灼目光,尤氏不由自主的转身避让。>
毕竟是植荒许久的鲜花,见到了又黑又大的乌云扑面而来,生怕承受不了狂风骤雨的侵袭,不得不下意识的躲闪。>
“爷。”>
甩着手帕的凤姐儿走过来,打断了这奇妙的氛围“宫里又来人传旨了。”>
“又怎么了?”>
凤姐儿的神色古怪“说是晋封大姐儿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说完就酸熘熘的跟上一句“荣国府那边都快疯了,张灯结彩的就跟册封皇后似的。”>
话音刚落,就听到荣国府那边响起了‘噼里啪啦’的密集鞭炮声响。>
“都是一群心里没数的人,不必在意。”>
之所以册封贾元春,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李云泽。>
勋贵们把持京营,原本以为琏二行,他们也行。>
可当冯唐与侯孝康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这才明白自己不行。>
这种情况下,自然是更加不愿出兵,除非流寇们杀到神京城下。>
至于禁军,这可是皇家安身立命的本钱,更加不愿意拿出去。>
理所当然的,所有的希望都落在了李云泽的身上。>
所有人都想要让李云泽去当救世主,可他却不这么想。>
“这还不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