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月皱了眉。>
莺哥,那个骄横无脑的丫鬟?>
倒像是她会做出来的事。>
谭氏早该训斥莺哥了,没大没小,没个做丫鬟的样,比主子还傲慢。>
“后来呢?”>
“莺哥被世子呵斥了一顿。今日,少夫人把莺哥赶到庄子上去了。”>
谭氏知道轻重就好,这样浮浪的丫鬟早该处理了。留着祸害谁!>
“哦!”霁月听了,叮嘱道,“此事说过了,就不要再传了。”>
红豆保证道:“奴婢知道,就咱院子里的人知道,外面的人不说。”>
霁月瞪了她一眼,院子里就能议论了?>
“知道,奴婢谁也不说了。”>
霁月点点头。>
不过,她看着红豆那一副八卦的神情,心道,她能忍着不说才怪呢!>
这事反正也瞒不住,随红豆了!>
霁月挥退了她,继续看账本,这半年的账本都陆陆续续送到霁月这里来了。>
霁月随意的翻看了一下。>
霁月点点头,店铺俱都盈利了。>
老掌柜就是这门好,上手快。>
不过,有老掌柜还是要提拔新掌柜,毕竟,年轻人脑子灵活。更易赚到钱,盈利也更多。>
这也急不得,这还要考老掌柜的推荐。>
明日,让她们把账册理一理,好知道个大概。>
理得差不多了,再让掌柜的来一趟见见面。>
之后,还要往各个店铺里去看看,有什么不足,有什么要改进。>
这都是事!>
自从,有了那一万两银子,她似乎忙多了。>
咦!>
霁月似乎想起了什么:这一万两银子赚回来了吗?>
赚回来了是还给祖父,还是再投进去花了?>
霁月托着下巴想着事。>
院里丫鬟们躲在树荫下嬉笑,知了欢叫,一切都那么美好!>
“唉!”>
宁嬷嬷叹一口气,擦着手,走进来。>
“嬷嬷叹什么气啊!前段时间下雨嬷嬷叹气,如今天气这么好!嬷嬷又叹什么气?”霁月托着下巴笑问道。>
“不知怎么了,最近米价一直在涨。”>
“米涨价了?怎么个涨法?”霁月突的坐直了身子。>
“上个月米才卖38,这个月月初卖41,前两天还卖46,今日已经卖47了。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跌?”>
两天一个价?>
跌?>
跌是不可能了,不往上涨就行。>
霁月想了想吩咐道:“你明日到米铺再瞧瞧,价几何?”>
“哎!”宁嬷嬷应了一声,心里还在想着,这要是天天粮价上涨,可怎么办?>
第二日,宁嬷嬷一早出了门。>
等到霁月,习完武,用早膳时,宁嬷嬷才回来。>
“姑娘,我去问过了,张记米铺与林记米铺的米还是47,没有涨。不过,丁记米铺和何记米铺已经卖到48文了。大家都在张记与林记买米。”>
缓慢上涨!>
霁月吃着鸡丝面,不急不躁。>
这是她意料之中的。>
米价跌不下来了。肯定是哪里遭了灾。>
怎么没传进京都呢?>
霁月夹面条的手顿了顿,又吃起来。一小碗面条很快吃完。>
“收了,另外让薄荷,春杏和红豆过来。”霁月吩咐道。>
“姑娘是有什么事吗?春杏出门去白纸坊房子那里了。”>
“那就把薄荷与红豆叫进来,还有传话给青素,让青素进府一趟。”>
霁月接二连三的吩咐道。>
宁嬷嬷让小丫鬟赶紧的去传话。>
“是出了什么事吗?”宁嬷嬷皱了眉。>
“这米价估计降不下来了。”霁月思量着说,“可能哪里遭了灾,消息还没传上来……”>
霁月说着说着眉越发紧:“把永辉叫进来。”>
“是。”宁嬷嬷听姑娘一说神情急切起来。>
以前,似乎也有过这样的事,米价向来最直接。>
永辉来得快。>
“去查探一下,朝廷中有什么事发生,关于天灾人祸的,细细查,可能消息没传出来。找几个乞丐去茶馆酒楼附近听听。”>
永辉已经没功夫诧异宁姑娘为何知道如何探听情况。他关心的是真有天灾人祸吗?>
永辉听了霁月的吩咐带着疑惑出了侯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