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八章:有始有终......(1/4)

作者:山花泡枸杞
“我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做!”

贾珍脸色一沉,低吼道:“潢海铁网山这地儿,狩猎的仅仅是咱们吗?

另一方还有绣衣卫提督仇都尉的公子。

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步军统领衙门杨提督的公子。

这几位的脾性你们难道不知道?

他们个个都是衙内、得理不饶人,没理还要欺人!

我们这边还有呆霸王薛蟠这个蠢货。

他是打死过人的。

这么混乱的狩猎,死人了。

最有嫌疑的不是咱们!”

贾蓉帮着父亲说话:“不错,你们这些天杀的奴才。

不想想我们在宁国府当家做主时的恩惠了吗?

焦大那样的脾性,我们何曾亏待过他?

只要能射死贾琮,一人赏一千两!”

焦大敢当众谩骂主子,后来也没事。

贾探春治理大观园又提过,焦大那时都活得好好的。

究其根本的原因。

是焦大救过宁国公贾演,老资格了。

宁国府不想担“忘恩负义”的名声。

这时贾珍、贾蓉虽然搬出宁府。

私底下的钱财却不少。

因此尚且能够笼络几个奴才。

听主子这般说,俞禄、喜儿虽迫于无奈。

但又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利索地跃马下来,藏身于丛林,张弓搭箭。

喜儿咒骂道:“等干完了这一笔,你我干脆逃出京城。

我看这两位爷不能长久!”

“先做完了再说。”

俞禄远远观看,皇庄外的石碑雕刻镶金嵌银。

字体很大。

约莫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贾家没少做法事、抄佛经。

俞禄知道这是雕刻出来的《楞严经》

只是他们为谁修建?

贾琼又为何偏偏往这边跑?

俞禄眉头紧锁,心头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贾琮、铁牛、曹达华、秦海于吉壤外徘徊转悠。

看那模样似乎在高谈阔论,也不见他们打猎。

距离灌木丛的藏身距离,约莫数丈远。

喜儿原本已经瞄好了准头。

可曹达华那六尺高的大个子,还身宽体胖。

不知得了啥病,老是在贾琮周围转悠。

绕成一个圈,活脱脱一挡箭牌。

捱了几分钟。

喜儿等得手都酸了,正正帽子,气得几乎甩掉弓箭。

俞禄年纪大,较为老成一些。

递过自己手中的弩箭:“喜儿,不如用连环弩怎么样?少费点力气?”

“我没用过弩箭,连环弩射程远么?怕远了没冲力。”

喜儿摸摸连环弩,赶巧有一只傻狍子。

一只小野猫,跳跃在贾琮附近的淤泥草丛。

“我估摸可行,说书的不是说,诸葛亮也用过连环弩吗?

娘的,要是有火枪就好了。

一枪完事!用得着这么费神!”

俞禄于东府耳濡目染,可是听过北明、楚初火器的威名。

北明单是火枪类型,就有数十种。

三大京营之一的神机营专门装备火器。

不过,火器达不到全军装备的程度。

而是冷兵器、热兵器相结合。

而且因工业受限,还经常炸膛。

大楚圣祖高皇帝凌霄平定天下以后。

严厉监控火器,收归国库。

就连四王八公家里。

都不允许私藏火器、火药,违者重处。

并实行海禁,闭关锁国。

人们所熟知的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

实际上,朱元璋那个放牛娃就开始这么干了。

“嗖!嗖!嗖!”

三支连环弩箭矢,接二连三地射击出去。

也不知弩箭本身摆放久了,还是喜儿用得不熟练。

又有曹达华、秦海、铁牛三人时刻警惕地护卫贾琮。

喜儿连续三支箭射出,皆丢失了准头。

倒是有一支箭矢,把一只吃瓜看戏的傻狍子给射穿了。

贾琮等人“吓了一跳”、“大惊失色”。

贾琮面容有些惊慌失措:“是珍大哥的人么?

你们好厉害啊,我射了几箭。

一个猎物没打着,还是你们箭无虚发!”

已经打草惊蛇,到了这时。

俞禄、喜儿装不下去了,回头说予贾珍?

岂不要承受他的怒火?

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遗憾,又轻松。

遗憾没有大功告成,一千两银子的赏金不是小数目。

轻松的是如此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