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中锋站位对二三联防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为在底线进攻一方是四个队员,而防守一方只有三个队员,已经形成了多打少的局部优势了。所以前面的两个防守队员必须有一个队员回撤协助底线防守。
但是在具体的战术上有三种。一种是针对对方两个边锋落高位,前面防守球员移位防守对方边锋的方法。
因为对方双中锋落位,后卫少了一个人,两个边锋是必须提高位置,才能安全地与一个后卫保持联系的。否则就要后卫向边偏移。所以这时进攻的球传到边锋的时候,可以由前面的防守球员移动去防守对方的边锋。但是这种方法两个前场球员移动距离长,对体能的消耗很大。但是底线队员相对轻松一点。
第二种方法还是由底线的边卫防守两个边锋。队员的站位与单中锋防守一样。不过这时远侧还有对方一个中锋,底线边卫必须收回篮下站在对方的中锋身前。完全放空这一侧的边锋球员了。这个底线边卫盯住身侧的中锋的同时还要注意断截另一侧的吊中球,难度是比较大的。幸好新生队的两个边卫张海生和李善的身高体能和技术都不错,是能够担当起这个防守任务的。
这时同侧的前面防守球员就要收缩防守发球线后面的中央区域。防止对方的同侧边锋横插或中锋横插。
这种方法也同样存在底线边卫移动距离长的问题,对底线边卫的要求也提高了。而且对方如果‘攻背’大转移,将球传到对边边锋是比较被动的。而且对方的中锋还有意识地阻挡边卫出防边锋就会给对方的边锋造成空挡。
不过这种‘攻背’传球距离比较长,对两个边锋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否则容易被断。所以在比赛中不常见。对于老生队的这两个边锋而言,难度就太大了。所以秦关并不太担心会出现这种‘攻背’的情况出现。
第三种是对方大前锋在发球线下一点的高位站位。这就有点像对方采用一三一站位了。这时一般是防守的中锋顶上,两个边卫要收缩,预防对方在高位‘吊中’。而附近的前面防守队员也要收缩协防,不让高位的大前锋在轻易接到高位攻中球。
三种方法各有利弊,要看防守一方的球员具体情况进行布置的。
因为新生队这边的底线比较强,而梁冠超充当后卫,又往往是从后卫的位置压进的,所以秦关决定采用第二、三种防守方法。
现在轮到新生队进攻了。秦关接发球后将球交给张海生推进,自己到左边落位与高成中搭配。
刚好这边防守站位的是梁冠超。而李善在右边发球线45度落位,立即将陶爱武拉了回三秒区。同时邝南也立即上前顶住李善,曹郝立和梁冠超向内线收缩。他们认为李成就是打酱油的,基本将他放空了。
但是同时秦关这边的空位也大了。所以张海生将球传给左边的秦关。因为高成中的威胁比较大,梁冠超不敢立即出去防守秦关,因为邝南与曹郝立的换位距离有点大,一下子还移不过来。所以秦关的位置显得一下子很空。
秦关是边锋,接到球的任务就是进攻,所以一接到球立即就做好了投篮的准备。
老生都知道秦关投篮准,所以看见秦关持球,陶爱武立即大声指挥:“防出去!不要给他投篮!”
可惜胡兵放着张海生不敢放,梁冠超离得远些,他身边的高成中没有人防不敢出,他也不是那么听指挥,在犹豫着呢!而且高成中也非常配合,故意阻挡了梁冠超这么一下。
秦关一看没有人突前防守自己?这个位置正是自己的投篮点,就不客气地跳起投篮了。
很从容的一个投篮,在这个位置秦关的命中率在80%以上。所以篮球出手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空心入网。
陶爱武在发后场球的时候带点埋怨的口吻对梁冠超说:“秦关很准的,一定要顶出去防守。”
“他有篮啊?”梁冠超才有点意外地说。
“校队最准就是他了。而且不光是他有篮,高个的张海生也有篮。所以胡兵不敢放,你一定要顶出去。”陶爱武连口在交代。时间紧,陶爱武忘记告诉梁冠超要同时防秦关的突破了。
“我不敢出啊!我一出中锋就空了。”梁冠超说的也是事实。因为邝南还在对角的45度顶着李善,根本退不回来。曹郝立有没有这样的意识,越过位置去补防高成中。
这就暴露了老生队这边的二三联防防守双中锋的漏洞了。其实按照他们的情况,可能陶爱武收缩顶防李善才是正确的方法。
交换发球权,秦关知道了梁冠超的路子。在梁冠超压入内线的时候由高成中顶出来,李成收缩协防,张海生也兼顾防守。如果球到了右边胡兵的位置,秦关自己移动防守胡兵,李成收回内侧注意堵截梁冠超横插。因为胡兵突破威胁不大,陶爱武外围基本没篮,突破也不怎么样,所以这样防守是漏洞不大的。尽管胡兵回传给空位的陶爱武,秦关移动稍微慢点也关系不大。否则秦关这样一人防两人的方法还不累死他?
新生队这样防守搞得这边基本没有机会,连三轮下来梁冠超连球都接不到。因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