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关父亲是市税务局最基层的科室干部。按照国家的干部工资级别好像就是24级,秦关也搞不太清楚。反正一个月工资才43块钱。母亲没有工作,家庭妇女一个。秦关下面还有一个弟弟读初中。
母亲不是不想工作,而是根本就无法安排工作。当年的单位企业不是国营就是集体所有制的。工作受到市劳动局统一安排,秦关父亲一个机关小干部,无权无势的,想安排一个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每年毕业的大批中学生不是都上山下乡了吗?哪里有指标给母亲这样的家庭妇女?秦关记得,当年像父亲这些底层机关干部家属,没有安排工作的还不是少数呢!
但是尽管如此,就是只是计算母亲和弟弟三口人,平均也有14.33元呢!因为大哥已经当兵,姐姐在商业技校毕业也已经工作是不算的了。
这样算起来,表面上还是要比农村学员的家庭平均收入高的。所以班里评助学金秦关这些城市学员是根本争不过农村学员的。而且将自己的家庭收入摊出来给全部同学评审,秦关也丢不起这个面子。所以秦关是理所当然地拿不到任何助学金的。
阿芳如果读大学,情况跟秦关类似,想得到助学金的可能性等于零。而且她的家庭情况实际比秦关要好得多的。因为起码她父母都是公共汽车公司的工人,父亲是二级客车司机,工资76元。父母加起来工资超过100元。家庭平均收入超过20元。而且她父母是工人,粮食定量标准比秦关父母高得多,家庭经济应该还是不错的。当然,秦关现在是不知道这些的。
因为汽车维修工人的粮食定量是每个月40斤。而机关干部只有26斤,相差14斤。而秦关母亲是家庭妇女就只有23斤,更加少。
当年粮站的四级大米每斤只有1毛四分六,而自由市场的大米就高达一块多。一般人是吃不起的。所以一斤粮票几乎等于一块钱了。
秦关当话务员的粮食定量也只有26斤呢!跟阿芳的技术工人30斤还差4斤。粮食定量这东西是不分男女只看工种的。这也是秦关不愿意当话务员的一个原因。
所以就算阿芳读大学,她父母每个月补贴阿芳5到10元钱根本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如果不肯负担就完全是她父母的原因了。
秦关大哥当兵的津贴一个月只有6块钱,是支持不了自己的。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当服务员的姐姐从24元工资中拿出5块钱给他的。姐姐每个月给秦关五块钱,自己就剩下19块钱了。姐姐工作是离开家的,19块钱独立生活也是够紧张的了。但是谁叫姐姐心痛弟弟呢?穷人家庭,姐姐、哥哥支助弟妹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啊!秦关毕业以后,也是同样负担起支助弟弟读书的费用的。m.ζgx.
其实大学生的学费、杂费和生活医疗费都是国家包的。学习上的书本、作业本都是学校发的,只有钢笔和墨水是需要自己买。但是一支钢笔用十几年是没有问题的,墨水一毛五钱一瓶也可以用上一个学期的。所以家里再穷也能够读得起的。当然也绝对不富有就是了。
另外,秦关知道像田粤生这样,每个星期六都骑单车往家里跑,既能补充学校伙食的营养不足,也能够省下一天的伙食费呢!
秦关的一席话令阿芳陷入深思了。想想这两年自己还是存下了两百多块钱。原本想花120块钱买一块上海手表的。如果读大学就干脆不买了。反正看那些大学生好像大部分都是没有手表的。秦关也没有。
这样就算完全没有家里支助,每个月拿出4元补贴,200块可以支撑四年了。其实每年还有两个假期的两个月时间可以回家白吃的,就可以省下30块伙食费,又可以支撑多半年了。因为学生的她,假期在家吃饭不给钱是天经地义的。阿芳是女孩子,计算得比秦关还要精细一些的。当然,这三年半的读书期间是不能买什么漂亮衣服之类的了。化妆品就更加是不能想的。
这种情况秦关也类似。他上个学期还有几年工作积累下来的一百来块钱垫着,虽然每个月除了饭票只发一块钱也是完全不用家里寄钱的。读书后姐姐每个月给他寄五块,虽然不多,但是如果不出市区玩,只是买一些生活用品也是足够的。当然想买新衣服就不行了。现在提倡勤俭节约,学习雷锋精神,谁穿衣服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啊!秦关觉得自己这几套衣服,就是穿到毕业都不用买的了。所以从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开口向家里要钱习惯的他,自然是不会开口向家里要的了。就算姐姐不主动寄钱,秦关也是不会开口的。
现在秦关抽屉里还有四十多块钱呢!这些钱秦关是一般不敢动的。因为秦关穿了一年多的回力球鞋已经快烂了,左脚的鞋底好像快穿了。9块8毛钱一双回力球鞋,秦关发现石牌百货公司有得卖。这笔钱是不能省的,也是根本无法另外得到的。只能在这存款中出了。
至于花一百多元买块手表,秦关是想都没有想过。从来不带手表的人,是不觉得手表是必需品的。也从来不觉得没有手表丢面子。班里同学有手表的就只有三五个人而已。
当年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