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零零章 与皇论政(1/2)

作者:古代机械
[第8章 第六卷治理巴蜀]

第506节 第五零零章与皇论政

正勤皇听完了雷晓飞的整个从政的叙述后,还是不动声色,他要继续考察这个天才的本事,全面了解这位天才。

正勤皇在雷晓飞讲述完了自己的故事后,接着问道:“你说,团结少数民族,是你治理巴蜀的最后一步,那你这一步的最后结果应该怎样?也就是说,你心目中完善的治理模式是怎样?”

雷晓飞不假思索地答道:“我认为,巴蜀的最完美的治理模式,还是联合治理。”

在场的人听了雷晓飞的话都愣住了,不是他自己亲手打破了巴蜀原来的联合治理吗?现在,他怎么又穿新鞋走老路了,还要回到联合治理的模式上?

雷晓飞见了众人质疑的目光,解释道:“我这个联合治理,不是以前的联合治理。以前的联合治理,既不联合,也不治不理。我心目中的联合治理,是以官府为核心,高度统一之余,联合各民族、各方的势力,听取他们的意见,把治理细化到各个层面,这才是最完善的治理模式。”

雷晓飞的话,让在座的人咀嚼上了半天,才理会雷晓飞这个模式的要领。

皇太子不解地问道:“这什么一定要联合治理?官府统治不就行了吗?”

生在这个君主专制的当代,又是生在皇家的皇太子,对这个“多党执政”当然就不理解啦。

“皇……太子,巴蜀的情况与中原地带不同,那里出了名的是少数民族多。而每个少数民族,又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习俗,加上以前留下的不团结因素,他们对汉人一直有成见。如果直接由官府统治,一是统治者不能全面了解这些少数民族,从而忽略了这些少数民族的需求和感受;二是现在汉人与少数民族正处于敏感时机,不宜专政。”

“但这么一来,不就削减了官府的威信?让我们皇家的皇土得不到全面的统治?”皇太子还是不理解,普天之下,都是皇土,这皇土当然就应该由代表皇家的官府来统治了,还要搞什么联合治理?

“如果按您说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用高压来统治了,但这样就会导致冲突。巴蜀一贯以民风剽悍著称,而且,巴蜀的地貌又是山多平原少,就算朝廷出兵,也不知要出多少兵才能征服巴蜀。就是能征服了巴蜀,那也是一副涂炭生灵的局面,难道这是皇……太子您想见到的吗?”

雷晓飞现在已经习惯了叫皇太子做皇兄,说话间,几次就差点脱口叫皇兄,但他见正勤皇对他的态度难以捉摸,怕连累太子才改口。

正勤皇听了雷晓飞的分析后,边沉思边不住点头。他沉思了一会后,一连问出了几个关键的问题:“那你心目中的联合治理,具体准备怎样实施?有人选没有?能不能行得通?”

雷晓飞早已考虑过这些问题,所以,他轻车熟路地回答了正勤皇:“我想过的联合治理是以三方面的代表组成,牵头的是谭代巡抚,他代表官府;还有一方由青玄子代表,他就代表巴蜀那百多个武林门派;最后的一方是少数民族的代表,这方的代表人选虽然还未定,但产生的程序我已经构思好,就是待我团结上了几个大的、重量级的少数民族后,再让它们组成联盟,推举代表到任治理机构。”

雷晓飞让众人消化了一下,接着说道:“我设想的这个三方联合治理,基本已经包括了巴蜀的几大势力,谭代巡抚就代表汉人、民众,他主管行政;青玄子就代表武林门派,他主管军队;而少数民族的代表,当然就代表少数民族啦,他主管统一战线。这样分工合作,既能统一治理,又能体现自治的联合治理方式,我相信在巴蜀能行得通。”

其实,雷晓飞在考虑这个联合治理方式时,就借鉴了新中国那“一党专政,多党参政”的管治模式,这个模式在雷晓飞前世的许多个国家都运行了许多年,哪会还行不通?

正勤皇又沉思了好一阵,对雷晓飞的这个答案不置可否,反是跳跃地问了雷晓飞另一个问题:“刚才,丹爱卿说过,他准备找你商量两湖的发展,你有什么提议?”

这个问题,雷晓飞在给新上任两湖巡察史的丹枫出治理主意时,已经考虑过,不过只是笼统地考虑了一个方向性。现在,他整理一下思路后,就从容对答道:“两湖地大物博,土地肥沃,是个理想的农业地区,现在,丹巡察史已经在这个方向作了努力。但农业虽然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它却存在收益周期长的缺点,需要较长的时间,较大的力量,才能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它的收益。所以,现在两湖的农业整治已经有了基础的前提下,应该发展商业。”

“哦?”正勤皇对雷晓飞这个出人意料的提议轻诧了一声后,忙接着问道:“两湖地区,好像还从来就没有什么商业,也从来没有人提过要发展商业,你说一说你的思路如何?”

“两湖地区,水陆交通发达,我们就利用这个优势,以几个水陆交通便利的重镇为基点,建立一个四通八达的商业网络,让这几个基点,成为全国货物的集中地,这样,就能带动两湖的商业,从而提升两湖的发展速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