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五章 旁观者清(1/3)

作者:公哲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挥斥方遒(qiu)。

算是屈原的写照,楚怀王是太子的时候,他就是太子党的骨干,相交莫逆。闻一多和朱自清研究说,二人是同性关系,我对此了解不多,也就不乱说了,只是想起一个笑话。

女:你们男的跟女孩子在一起,除了上床,就不能想点别的吗?

男:就我的理解,如果男女不是为了上床,大多数男的更喜欢和男的玩。

人生以八十年计算的话,同学四年,便占据二十分之一,怎能遗忘,所以同学间相互投奔屡见不鲜。民国时,保定生就是一大拍戏,只要是校友就能受到照顾,而黄埔生更别提了,楚云飞上校既是阎锡山部将,又是黄埔生,所以混的如鱼得水,云龙兄都羡慕的说,你即有亲娘疼,又有小妈养,独立团哪比得上,那是后娘养的。

楚怀王绝非昏庸之主,着实是敌军太狡猾,而且屈原虽说能干,但是自己把国政交给他,他即没能取得显著成效,又没能斗的过国内顽固派势力,确实有些失望,于是冷落了一段时间。

待楚国两次遭受大辱之后,齐国也趁机抢劫,让楚怀王倍感忧虑,随即启用屈原。当初屈原是坚决的联齐派,齐国在楚国间谍很多,自然清楚,于是楚怀王派遣屈原出使齐国,算是释放政治信号,表示联齐派在楚国抬头。

派遣使臣也很有讲究,中国就经常喜欢回顾双方长达几十年的友谊,欢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xxx来访,表示我们喜欢跟熟人打交道,跟对我们友好的人。

当初苏联派遣巴甫洛夫元帅为军事顾问帮助中正北伐,此君能征惯战,谋划能力极强,许多穿越小说都倍为称道,认为他是北伐获胜的关键。

后来中日开战,中苏合作,斯大林派遣朱可夫来中国做军事顾问。中正不要,朱可夫谁啊,我就要巴甫洛夫,连番交涉数次才得知巴甫洛夫已经被处决,大为震惊,感叹苏联自毁长城,无奈接受朱可夫,觉得对方是关系户,闹得不欢而散。朱可夫回国,回忆录中只字不提来中国。

后来邓公出访美国,尼克松已经不光荣的离任了,美方询问中国是否有必要请尼克松赴宴。邓公笑笑,饮水思源啊,怎能忘记老朋友呢!

由此可见,外交中固然是利益的交往,但是个人友情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楚国和齐国合作,自然要拍出亲齐派干将,齐国自然也欢迎对齐国有好感的,待遇好些,谈事情也放得开,接见也多。

屈原本就文采出众,宴会上齐国大臣说说《诗经》,屈原可以说说自己写的文章,一改楚国不开化的形象,深受欢迎。谈起往事,只是说国中亲秦派糊涂,已经被君王惩处,还望齐王看在昔日友谊上,和楚国重修旧好。

听闻楚齐重修旧好,秦惠文王叫来张仪,表示楚齐依旧是寡人的心腹大患,相国能不能再次瓦解。

张仪说,我们刚攻下楚国的汉中郡,这地方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如把不好守的地方还给楚国,释放和解的政治信号,和楚国签订同盟协议即可。

至于张仪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还真猜不准,此君向来占便宜不吃亏,但是说的还蛮合情合理。

小说里,宋缺教导寇仲说,有意的刀法容易被人看破,无意的刀法却不成章法,真正厉害的刀法是恰在有意无意之间。

张仪此举大约如是,以后随机应变喽,反正我抱着真给你的心思,到时候再说。据闻陈友谅打仗,想到哪打到哪,从心所欲,别人很难料中,毕竟他自己都不知道要打哪里。

使者来楚国了,这个绝非老朋友张仪,而是新面孔,传达了秦国的善意,表示要割让汉中一半。

朝野震惊,楚国一致认为,这绝对是圈套,肯定不会给我们地的。

同样的计谋还想用两次,楚怀王心中冷笑,来而不往非礼也,秦国出招了,我们也得还招啊。

楚怀王和臣子谋划良久,地是死的,人是活的,割让土地真假难辨,就算真的也迁延日久,既然得不到土地,自己可以不要土地,要张仪啊,送个把人过来可就快的多了。

于是楚怀王对秦国使者表示,寡人不想要土地,只想要张仪。

楚怀王出招了,用本来得不到的东西,换回能轻易的得到的,就是为了恶心你,看你怎么办?

套用当年明月的一句话,说楚怀王傻的人才是真傻。

于是乎张仪有生以来最大的危机出现,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生死又算得了什么,张仪面临被秦国抛弃的危险。

《大秦帝国》里有一个情节,秦惠文王派军打败了魏国,杀了魏国太子,后来要和魏国合作。魏王说,必须将杀害我太子的士兵送来,寡人要亲手杀了他。

秦国小将因为杀了魏国太子立了大功,获假回家。白起等好友奉命招他回去,犹豫了半天,对他说走前给家里留个后吧。

秦惠文王不住的夸小将是我大秦锐士,赞叹不已,暗地里让大臣们告知小将,国家需要你,人民需要你,汝妻子我自养之,你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